第380章 閱艦(1)(1/2)
“標準排水量4萬噸,滿載排水量4.8萬噸,艦上裝備420毫米45倍徑主炮9門,120毫米40倍徑副炮20門,37毫米高炮40門,20毫米機關炮32門……”卡夫尼亞里滔滔不絕地向方彥介紹這艘新式戰列艦的主要參數,臉上滿是自豪之色。旁邊的幾名意軍將領不禁挺直了胸膛,神情間寫滿了自信與驕傲。
方彥輕輕點了點頭,看向艦橋和主炮塔的目光中也浮現出了幾分笑容。相比于另一位面的維內托號,眼前這艘軍艦在很多地方都得到了增強和修正:不僅主炮走上了大口徑低初速的道路,其副炮也摒棄了性價比極低的152毫米L55,改用可兼具對空攻擊的清一色120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再加上數量比原始設計多1倍的小口徑高炮,今后無論是炮戰還是防空,該艦的效能都將遠勝歷史同行。
此外,這艘軍艦的動力系統也讓格外方彥滿意。由于這個世界的意大利開采了利比亞的淺層石油,意海軍艦艇再不需要每次出航都掰著手指頭死摳燃油消耗,在這種情況下,意大利海軍逐漸提出了“高速巡航”的理念,即讓己方艦艇隨時保持24節以上的高機動性,以求在第一時間出現在預定海域,把握住戰場的主動權。基于這一緣故,維內托級的續航潛力便變得相當可觀了。
根據卡夫尼亞里的介紹,維內托級的重油貯存量高達6400噸,這個數字甚至超過了德國俾斯麥級的6100噸,與需要兩洋部署的美國北卡羅來納級相比都不遑多讓。即便意艦沒有像追求航程的德美戰列艦那樣專門安裝了低速渦輪,其在低速下的燃料消耗肯定要高上一截,但憑借著巨大的重油儲備量,16節下的續航力也不會低于9000海里。對于今后的遠洋作戰來說,這顯然是非常有利的一個屬性。
至于航速和防護,方彥更是挑不出什么瑕疵。該艦的最大穩定功率雖不過13萬馬力,但試航時的速度卻超過了31節。其超一流的高速減阻線型讓方彥都為之驚嘆,并深深慶幸德國海軍還掌握著球鼻艦首和尾板這兩樣領先時代的裝備。
事實上,歷史位面的意大利軍艦在水下線型領域就是一絕。他們建造的維內托級戰列艦與美國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尺寸相近(238×33m對222×33m),噸位相仿(標排維內托多3千噸,滿排二者都是4.5萬噸),主機功率也幾乎一樣(12.8萬對12.1萬),但航速卻有天地之差。咸魚般的北卡在以4.3萬噸排水量試航時,速度僅有可憐的26.15節,而維內托卻以4.1萬噸的體重跑出了31.3節,足足差了5節之巨!這個差距究竟意味著什么,看看衣阿華為了跑33節付出了多少代價就明白了!
拋開水下線型最渣的美國,意大利和同期其他列強相比也是獨占鰲頭。歷史上德國俾斯麥級的線型中規中矩,英國喬治五世級稍勝一籌但仍比不上維內托;法國黎塞留級則完全是仗著自身動力強沛,用將近18萬馬力硬堆出了32.5節。倘若把這套動力放到維內托上,香港戰列艦的桂冠也就沒有衣阿華什么事了。唯一超過了維內托的,只有英國戰后竣工的前衛號。但一則前衛領先的幅度不多,二則前衛的設計比維內托晚了7年,因此綜合來看,意大利依舊是霸氣側漏的存在。
而在防御上,方彥眼前的這艘維內托號同樣是脫胎于他的經典設計,其總體裝甲布局與俾斯麥級完全相同,只是厚度上有些差異。雖然卡夫尼亞里沒有向方彥一一細講,但方彥作為這個裝甲布局的創始人,只消估算一番戰艦的裝甲總重,便對其厚度掌握了個大概。眼見自己播下的種子最終在意大利也得以開花結果,方彥心中充滿了喜悅:歷史的風云,就是這樣被自己這只小蝴蝶一點點的改變。
上午9時,閱艦儀式準時拉開了帷幕。維內托號的桅索上升起一連串信號旗,隨即海面上的其它艦艇紛紛掛滿彩旗以為回應。站在飛艦橋上的方彥眺望看去,只見縱橫約8千米的蔚藍海面上整齊停駐著10排藍灰色涂裝的鋼鐵艨艟,80艘戰艦齊聚于此,端的是重炮林立,氣勢巍然。搭載國王的維內托號尚未起航,艦橋上的意大利記者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拍下了己方艦隊的全家福,最遲今天夜晚,這些令人熱血沸騰的照片就將從亞平寧半島傳遍整個西歐大陸。
海風拂面,浪花飛濺,維內托號戰列艦龐大的身軀開始緩緩前行,從排成縱列的第1排軍艦側舷依次經過。受閱軍艦上的意軍官兵站在舷側甲板上列隊敬禮,連成了一排排與海洋相同的深藍色長線。方彥赫然發現,這第1排的8艘船竟然全是巨炮雄武莊嚴的戰列艦,他當即吃驚地長大了嘴巴,眼眸里滿是震愕與駭然。
卡夫尼亞里將方彥的神情看在眼中,微笑開口道:“布羅姆將軍,貴國海軍在最近十年才開始逐步復興,而您又是戰后才成長起來的青年軍官,可能真的沒有見過主力戰艦成群的場景。眼前這8艘戰列艦,是意大利王國整整30年的積累。”
“左側這4艘同級艦歸屬第1戰列艦分隊,均是我國為應對法國海軍擴張而在1933至1934年間開工的卡拉喬洛級。其標準排水量3萬噸,裝備8門381毫米主炮和16門120毫米副炮,最大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