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產業收縮(2/2)
利,成為排名第五的海洋強國。而在造船工業上,蘇聯也較歷史位面有了長足的進展。得益于聯盟造船廠的有償技術輸出。蘇聯國營的造船企業此時已經具備了獨立建造1.4萬噸重巡洋艦的能力,距離建造大型戰列艦,也就是增加艦寬和型深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作為先驅者的聯盟造船廠抽身退出,好大喜功的獨裁者也必然不會停止涉足海洋的美夢。而海軍的氪金大建則必然意味著陸軍的痛苦和窘迫。在這9艘共計18.5萬噸大型戰艦建造的7年中,蘇聯就有超過10億美元國防經費與陸軍失之交臂;而這些軍艦的養護、和新式軍艦的續建,還將在今后的時間里耗費大量的國帑,進一步削弱蘇聯陸軍的兵員數量和武器裝備。一俟德蘇戰爭爆發,從武器裝備到人員素質都奇差無比、其屬性幾與昔日帝俄部隊無異的蘇軍,拿什么來抵擋德國陸軍那一記驚天動地的雷霆猛擊?
至于家族由此造成的經濟損失,方彥也仔細思考過了。隨著希特勒的執政,聯盟造船廠的生存環境已經比十年前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希特勒的反共產主義立場之堅決激烈,在整個歐洲似乎只有英國的丘吉爾能夠相比,這使得德蘇兩國在意識形態上的對立變得空前尖銳,而這必然會影響到聯盟造船廠的訂單收益。
此外,隨著《英德海軍協定》的簽署,壓制在德國身上的軍事限制也被完全摧毀,這使得德國再不需要在蘇聯國土上進行武器研制,這進一步拉大了新德國與蘇聯的裂隙。今年《法蘇友好互助條約》的生效,就意味著德蘇友好關系的正式終結。即便是聯盟造船廠仍舊在列寧格勒開下去,蘇聯海軍也很難再將自己的國之重器委托在這家德國企業的手里,而前者的贏利也將無從談起。
在方彥的勸說下,意識到國際形勢已經變化的魯道夫,也在一番沉思之后認可了幼子的意見。他立即向遠在列寧格勒的長子發出電報,讓后者做好帶領全部己方人員和設備撤回國內的準備。如果蘇聯海軍不愿意自己將造船廠搬空,那么就將船廠賣給蘇聯海軍。方彥忽然發現,魯道夫的這個將船廠賣給蘇聯人的策略是最好的局面,自家不僅能利用蘇聯官場的集權腐敗、在這份買賣中狠撈一筆,而且還能給對方留下一個雄厚的造船底子,讓蘇聯繼續沿著大海軍的道路前進。
而讓方彥沒想到的是,自己家族這次正常的產業收縮,竟然還連根帶土的拔出了眾多蘇聯的核心技術人員。由于聯盟造船廠已經在蘇聯扎根了十幾年,當前所有在廠內工作的蘇聯工程師,幾乎都與德方人員結下了密切的聯系,其中尤以造船和航空領域的骨干最為居多。現在看到德國同行們準備回國撤退,這幫蘇聯工程師當即嚇尿:如果德國人走了,那么自己在內務部的逼供之下還有活路么?
饒是這些蘇聯骨干沒有絲毫叛國的想法,但在自己和家人都將被打成德國間諜、最終死無全尸的恐怖威脅下,他們也不得不咬牙做出了兩害相較取其輕的抉擇。即便是背井離鄉成為異國黑戶,也要遠遠強過落在內務警察的手中!(未完待續。)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