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政和風云 84 佛道相爭(1/2)
“師兄,究竟是怎么回事?”
終于好不容易的安撫好了激動的粉絲,平平安安的返回了大相國寺,剛剛進入智清的僧舍,屏退其他人,根本顧不上修整,智苦便急不可耐的開口問道。
“阿彌陀佛。”智清苦笑一下,“師弟,你離開了二十年,這二十年大宋早已變了天地。”
等到智苦從智清口中得知了,親自送他西行的哲宗皇帝,已經不在了。如今大宋主政的官家崇信道法,以道門為重。智苦不由皺起了眉頭。
“師兄,如此說來,我佛門如今算是旁落了?”
“阿彌陀佛,倒也不算,官家如今雖然崇道,但也并未抑佛,不然這大相國寺也不至于能在汴京城中立足。”
“況且,今日城外景象你也見了,信眾繁多,足可見我佛門依舊昌盛。”
“可是,師兄,你沒發現今日城外來人中,一個達官貴胄也沒有嗎?開封府甚至連個衙差都沒有派來。”
“阿彌陀佛。”智清聞言宣了聲佛號,沉默了下去。
“師兄,如此下去可不行,你忘了二十年前,我為何要踏上西行之路?”
二十年前,高太后崩逝,哲宗皇帝初掌朝政,意欲繼承神宗皇帝之遺志,變法革新,罷舊黨范純仁、呂大防等,起用章惇、曾布等新黨。
只是變法困難重重,改革進度不盡如人意,在朝堂之上難有突破,這時哲宗皇帝將目光轉移到了宗教之上。
其時大宋崇道,佛門旁落,佛門領袖五臺山慧海禪師,敏銳的撲捉到了這次機會。
尋了個時機,以尋求真經佛法為名,向哲宗皇帝進言,欲要效仿昔日唐代高僧玄奘之故事,西行往天竺求取真經。
慧法禪師欽點自己最優秀的弟子智苦,跋涉萬里之遙,遠赴天竺求取真經,只為換一個佛門崛起的機會。
慧海法師的這個想法與哲宗皇帝不謀而合,哲宗皇帝正苦于沒有破局之法,慧海法師便送來了枕頭,自是沒有不應允的道理。
如此這般,才有了二十年前的那場盛景,當時整個汴京城都為之震動。
當時,這件事還沒開始,慧海法師便開始造勢,一時間,佛門將有高僧,往西域求取真經的事,在汴京城中傳的沸沸揚揚,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熱點頭條,持續霸榜。
等到勢造夠了,慧海便定下日子,安排智苦從大相國寺出發。
出發那日,汴京城人頭攢動,上到王公貴胄、文武百官,下到商賈貴婦,販夫走卒,幾乎傾巢而出。
在哲宗皇帝的親自帶領下,禮送智苦出城,并且一路送到了五里亭,才依依惜別。
哲宗皇帝更是拉著智苦的手,千叮萬囑,以七寶袈裟、九錫禪杖相贈,并與智苦約定,等到他日智苦取得真經回來,再在此處五里亭恭候相迎。
一切盡皆效仿唐皇當年,可謂一時盛景。
當時智苦備受感動,因此這二十年來,歷經險阻,百般艱苦,都咬牙抗了過來,便是不想辜負哲宗陛下所托。
可是那曾想,轉眼二十年過去,智苦不負所托,回返汴京,可是卻已物是人非已。
師父慧海禪師早已仙逝,他苦苦期盼的佛門大興,卻還沒有看到。哲宗皇帝也已英年早逝,一心推進的變法維新也半道崩楚。
智苦二十年的努力都化為了泡影,這讓智苦如何能夠甘心?
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二十年前他離開時,是五臺山最具慧根,最優秀的弟子,只為了佛門大興的夢想,毅然踏上了西行之路。
可是二十年后,他攜真經,王者歸來,大宋卻早已變了模樣。
他在回來的路上就一直讓人放出消息,為自己的強勢回歸造勢,就是為了今日能夠在汴京城再創輝煌,引起一波遠比二十年前,他離開時更大的高潮。
可是讓他沒想到的是,他設想的官家親至、出城相迎;王公貴胄無不追捧;文武百官無不仰慕,全城百姓無不高呼,一樣也沒有實現。
雖然人確實來了不少,可是不過是一些販夫走卒、平頭百姓而已,與他的期盼相差甚遠,這落差讓他有些難以接受。
“師兄,想二十年前我離開的時候,那是何等盛景,官家親至,朝中文武百官悉數到場,信眾何止今日十倍。可是今天呢?師父他所望之佛門大興的場面呢?”
智苦神情有些激動。
“阿彌陀佛。師弟,你著相了。”
智清無言以對,只能口呼佛號。
智苦卻滿不在乎,“師兄,師父讓你們振興佛門,二十年過去,你們就給師父這般回答嗎?”
“師弟,這朝堂風云變幻,非人力所能掌控,而且,我佛門乃是方外之人,如今我佛門也算昌盛,……”
“師兄,”智苦有些不滿的打斷了智清的話,“你忘了師父的志愿了嗎?你忍心看著師父多年心血白費嗎?”
“阿彌陀佛。”
智清再度沉默。
智苦見智清不說話,挑了挑眉。
“師兄,我聽聞那道門魁首王老志遭了天譴,怕是要不行了,我們何不抓住這個機會,弘揚佛法,重振佛門?”
智清眼皮一抬,若有所思的看了智苦一眼。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