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十六章:圣彼得大教堂(3/4)
大理石柱子上雕有精美的花紋,從左到右長長的走廊的拱頂上有很多人物雕像,整個黃褐色的頂面布滿立體花紋和圖案。再通過一道門,才進入教堂的大殿堂,殿堂之宏偉令所有的參觀者驚嘆,殿堂長186米,總面積15000平方米,能容納6萬人。高大的石柱和墻壁、拱形的殿頂、到處是色彩艷麗的圖案、栩栩如生的塑像、精美細致的浮雕,彩色大理石鋪成的地面光亮照人。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長方形的教堂,整棟建筑呈現出一個十字架的結構,造型是非常傳統而神圣的,這同時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教堂最早是建於西元324年,原始的構想只是一座小會堂,建於圣彼得墓穴的正上方,在十五世紀時開始改建,其中歷經不少位頂尖的建筑師和藝術家參與修改,終於在1626年完成了現在的模樣。圣彼得教堂不僅是一座富麗堂皇值得參觀的建筑圣殿,它所擁有多達百件的藝術瑰寶,更被視為無價的資產。參觀這座教堂的幾個重要特色一定要把握,因其占地廣闊,進入之後會不知從何看起。教堂內部裝飾華麗,華麗到令人惶恐不安,令人窒息。現在我們見到的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頂是米開朗境羅的杰作,雙重構造,外暗內明。對于這個大圓頂,曾有過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設計,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爾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爾也去世了,教會對教堂頂部借鑒哥德式的設計,強調黑暗與光明的對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對教堂入口處的光線對比效應的考慮,圓頂被取消。后來米開朗基羅在71歲高齡時接替了這項工作,以“對上帝、對圣母、對圣彼得的愛”的名義,恢復了圓頂。圓頂廊檐上有十一個雕像,耶穌基督的雕像位于中間,廊檐兩側各有一座鐘,右邊的是格林威治時間,左邊的是羅馬時間。整個殿堂的內部呈十字架的形狀,在十字架交叉點處是教堂的中心,中心點的地下是圣彼得的陵墓,地上是教皇的祭壇,祭壇上方是金碧輝煌的華蓋,華蓋的上方是教堂頂部的圓穹,其直徑42米,離地面120米,圓穹的周圍及整個殿堂的頂部布滿美麗的圖案和浮雕。一束陽光從圓穹照進殿堂,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一種神秘的色彩,那圓穹仿佛是通向天堂的大門。大殿內有很多巨大的雕像和浮雕,大殿的左右兩邊是一個接一個的小的殿堂,每個小殿內都裝飾著壁畫、浮雕和雕像,最著名的是米開朗琪羅的圣母哀痛雕像和一座圣彼得的青銅塑像。我最喜歡的是剛走進大門處的兩個小天使捧圣水缸的雕塑,從形象上看小天使只有一歲的樣子,然而雕像的實際高度有2.5米。眾多的統治者、勇士、殉難者的雕像給人們留下了太多的威嚴、冷峻和痛苦的記憶后,再看到這天真可愛的小天使時,一種安慰、一種美好的感覺油然而生。藝術家把小天使和圣水放在一起,是因為那時的人們視水為上帝賜予人的圣潔之物,水是生命之源。
教堂下面的廊檐上方有11尊雕像,中間是耶穌基督;兩側各有一座鐘,右邊是格林威治標準時間,左邊是羅馬時間。大殿下面有5扇門,平常一般游客都入中門。如果遇上機會,教徒們就可從右邊的圣門進入大殿,不過這需25年才有一次。按規定,每時25年的圣誕之夜,圣門打開後由教皇領頭走入圣堂,意為走入天堂。其他三門分別是“圣事門“、“善惡門“和“死門“。通過中門進入能容納5萬人的圣彼得教堂內部,呈現在眼前的簡直是一座藝術寶庫。屋頂和四壁都飾有以《圣經》為題材的繪畫,不少是名家作品。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藝術杰作主要有三件,一是米開朗琪羅24歲時雕塑作品。圣母懷抱死去的兒子的悲痛感和對上帝意旨的順從感在作品中刻畫得淋漓盡轉手。這里所表現的圣母痛苦狀與開朗琪羅以後的作品迥然不同。二是貝爾尼尼的雕制的青銅華蓋。它由4根螺旋形銅柱支援撐,足有5層樓房高那么高。華蓋前面的半圓形欄桿上永遠點燃著99盞長明燈,而下方則是宗座祭壇和圣彼得的墳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這座祭壇上,面對東升的旭日,當著朝圣者舉行彌撒。三是圣彼得寶座,也是貝爾尼尼設計的一件鍍金的青銅寶座。寶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榮耀龕及象牙飾物的木椅,椅背上有兩個小天使,手持開啟天國的鑰匙和教皇三重冠。傳說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經考證為加洛林國王泰查二世所贈送。除此三件藝術杰作外,站在米開朗琪羅設計的穹窿頂下抬頭上望,你會感到大堂內的一切都顯得如此渺小。穹頂周長71米,為羅馬全城的最高點。當您進入圣彼得大教堂內部的時候,第一眼看上去實在無法領略其宏偉的規模。若用人直觀視覺去體測它的規模的話,很容易因教堂各個部分巧妙對稱的布局形成錯覺,需要借助一些實際資料才能說明它的實質:教堂的長度,包括門廊,為230米,拱頂的高度是38米。正殿盡頭的彩色玻璃大窗上有一只圣靈信鴿,翼展達1.5米之長。這座教堂可容納6萬人。如果有時間,游客可乘電梯拾級而上,登頂俯瞰羅馬全城。從教堂內出來,在教堂左側有一個由衛兵隊的成員。他們身穿的別致制服500年不變,據說是米開朗琪羅設計的,手中的長戈也是15世紀的產品。游人如果想同衛兵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