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大獲全勝(2/2)
度貧民窟的孩子,家破人亡、窮困潦倒、屢遭凌辱,卻因參加知識競猜節目,一夜成為百萬富翁。
一部好的電影能夠打動觀眾,首先就是故事,這個故事毫不離奇,但卻能讓你隨著主人公的命運喜怒哀樂,對圓滿的結局心滿意足。
很多人說:瞧,這就是米國夢!其實這哪里僅僅是米國夢呢?恐怕是所有人的夢吧?所以這第一點,就契合了觀眾美好的夢想,是我們共同擁有和奮斗的目標。
這部影片贊頌了真善美的人性,善良的賈馬爾,美麗的拉提卡,沙里姆人性的泯滅和覺醒……其中包含著生活和社會的哲理,很值得體味。
影片的分量還在于它的強烈的批判主義風格,里面有大量的寫實鏡頭,尤其是對暴力、犯罪、欺騙、邪惡,對貧窮現象、宗教紛爭等社會問題的揭露,都給觀眾帶來了震撼和思考。
過去看過的印度影片中總是洋溢著濃濃的民族文化風情,這部電影也不例外。整部片子的色彩繽紛的音樂,甚至在片尾與劇情并不銜接的熱情奔放的歌舞,都使人受到感染,感到莫大的愉悅。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闌的拍攝手法浪漫,層次鮮明,長鏡頭和短焦距運用得心應手,配合相得益彰。影片色調豐富,既有明亮溫暖也有灰暗晦澀,在烘托人物和場景上做得極佳。
所以,這部影片獲得大獎應該是眾望所歸。
當然,許多媒體是為《朗讀者》和《本杰明.巴頓奇事》更為深刻,所帶來的震撼力和思索更為長久。
奧斯卡一向執著于“人性”,但今年的奧斯卡顯然還更偏愛政治。看看那5部最佳電影吧,除了《本杰明.巴頓奇事》外,其他4部統統和政治扯上了關系。
《福斯特對話尼克松》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在“水門事件”之后,尼克松辭去總統職位,但卻從沒有公開承認過錯誤,也沒有公開表示懺悔,這讓米國人始終耿耿于懷。1997年夏天,英國脫口秀主持人福斯特花60萬美金,與尼克松簽訂了一份電視采訪合同。在這場舉世矚目的采訪中,尼克松在最后關頭,終于卸下盔甲,低下高昂的頭顱,沮喪地向米國人民承認了自己在“水門事件”中的錯誤。
米國人向來熱衷于拍攝發生在70年代的那段政治丑聞。1976年,“水門事件”發生后的第四年,由羅伯特.雷德福和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總統班底》,就再現了兩名《華盛頓郵報》記者歷盡艱辛曲折,最終揭發水門丑聞的過程。
即使是那部著名情色電影《深喉》,米國人也禁不住把它和“水門事件”聯系在一起,因為向《華盛頓郵報》提供情報的線人化名為“深喉”,90年代,奧利弗.斯通和安東尼.霍普金斯合作拍攝了《尼克松傳》,大為轟動,幾年前,肖恩.潘也以“水門事件”為背景拍攝了一部《刺殺尼克松》。
好萊塢三位奧斯卡常客梅麗爾.斯特里普、格溫妮斯.帕特洛和安妮特.貝寧主演的《骯臟的伎倆》,也是一部關于水門事件的影片,米國人熱衷于在熒幕上從不同角度切入、再現和解讀“水門事件”。《福斯特對話尼克松》的編劇是擅長政治題材的大腕,《女王》和《末代獨裁》的編劇皮特.摩根。以米國人對“水門事件”的復雜情結,奧斯卡顯然無法對這部影片視而不見。
《米爾克傳》是一部同性戀電影,當然它又不僅僅是《斷背山》式的純粹同性戀電影,它同時還是一部政治電影,由希斯.萊杰主演的這部影片同樣由真實人物和真實事件改編,主角是曾被米國《時代》雜志選為20世紀代表人物之一的同性戀政治家哈維.米爾克。
在1970年代,米爾克是首位成為美國舊金山市重要官員的公開同性戀者,一直致力于為同性戀者爭取平等的公民權益。70年代間,當他推動通過舊金山市首個同性戀者的公民權益條例之際,卻與政冶盟友雙雙被一位保守派前警察刺殺身亡,這一悲劇事件喚醒了當地同性戀者,他們開始為爭取自身權益作出強烈的反省和回應。
當年呼聲很高的李安的《斷背山》沒能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意外敗給了反映種族問題具有政治意味的《撞車》。而今年的《米爾克傳》則把同性戀情感和爭取同性戀權益的政治活動結合在了一起,或許這樣的組合更能獲得奧斯卡評委們的好感。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