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雷曼兄弟(1/2)
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對于全球金融市場來說也是多事之秋,911事件七周年后的這一周,成為了華爾街歷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周。
9月15日,米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根據破產法第11款條例進入破產保護程序,意味著這家具有158年歷史的投資銀行走進了歷史。
雷曼兄弟成長史是米國近代金融史的一部縮影,其破產是世界金融史上一個極具指標意義的事件。
成立于1850年的雷曼兄弟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投資銀行,總部設在紐約。雷曼兄弟公司成立迄今,歷經了內戰、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9?11襲擊和一次收購,一直屹立不倒,曾被紐約大學金融教授羅伊?史密斯形容為”有19條命的貓”。
1994年,雷曼兄弟通過ipo在紐約交易所掛牌,正式成為一家公眾公司。
2000年正值雷曼兄弟成立150周年之際,其股價首次突破100美元,并進入標普100指數成份股,2005年,雷曼兄弟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1750億美元,標準普爾將其債權評級由a提升為a+;同年,雷曼兄弟被評為年度的最佳投資銀行。
雷曼公司曾在住房抵押貸款證券化業務上獨占鰲頭,但最后也恰恰敗在了這個業務引發的次貸危機上。
9月9日,雷曼公司股票開始狂跌不止,一周內股價暴跌77%,公司市值從112億美元大幅縮水至25億美元;直至最后倒閉破產。
雷曼的破產,使美林老總也嚇破了膽,趕緊以440億美元的價格將美林賣
給了米國銀行。
出事的為什么總是投資銀行?
在米國的五大投資銀行中,雷曼倒閉,美林被收購,再加上年初被摩根收購的貝爾斯登,在半年時間內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就只剩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兩家了。
投資銀行,也就是券商,一度非常神氣,大有主宰金融界的勢頭,投行人的收入也是金融界中最高的,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傳統意義上的投行是主要從事證券發行、交易、企業重組、兼并與收購、投資分析、風險投資、項目融資等業務,是資本市場上的主要金融中介。
近年來,投行成為了金融創新的一個重要發源地從最初兩個世紀前的為貿易融資、為基礎設施融資,到后來強力介入企業重組、證券期貨市場等。
實際上,當金融創新愈演愈烈后,投行的性質就開始越來越像一個高級賭場了。
投行們設計出了一個個美妙的金融奇思并將其實施,催生出一個個市場奇跡。也許正因為此,投行是一個一本萬利的行業,促成一個10億元的兼并,估計它得拿走1個億,但它付出的就是幾個所謂高智力的策劃和評估,最多拿點錢買點股份撬動撬動。
在創新的招牌下,在巨額高利的引誘下,投行當然滿懷激情,不遺余力,甚至鋌而走險了。
次貸危機爆發前,國際金融機構大肆盲目利用證券化、衍生產品等高杠桿率結構性產品追求投行式收益,整個金融業都沉浸在高杠桿率帶來的財富盛宴的歡欣之中,而忘卻了金融創新其實是一把雙刃劍,市場泡沫終會破滅。
次貸危機實際上就是過度擴張信用的產物,各種信貸大肆擴張,置實際承受能力于不顧,它在營造出一種虛幻的美妙前景的同時,也在刺激著貪婪與投機的欲望。
經濟金融的產生本是為了給人們提供生活的需要和方便,然而,在無休止的利益、消費追逐中,人們忘記了生產的目的,迷失了生活的方向,唯一的目標就是更多、更好、更強,至于有沒有如此的必要,則沒有人去認真的思考了。
一個三口、四口之家,住在1000尺的房子里已經很好了,為什么一定要追逐2000呎?大家都迷失了方向和目的,只顧追求最大的利益,而喪失了價值評判的標準。
當一切的一切都以利益、享樂為標準的時候,滅亡和災難就很難完全避免了。
不顧風險的雷曼公司最后毀了自己,虛擬金融和現實經濟生活的嚴重脫節,金融創新出現后,金融投資開始過度依賴數量化模型,理論假設與市場現實嚴重脫節,對未來的資本收益變化的預測也嚴重失真,雷曼過多的涉足復雜的衍生產品市場,問題出現后有一個傳導過程,很難馬上浮現出來,所以仍然沉醉於昔日輝煌,錯失多次救亡機會,最終因為米國政府拒絕包底而崩盤。
近年來,有著嚴格假設條件和繁雜理論結構的數理模型深受全球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評級機構的追捧,成為度量金融風險的主要工具。
這也就是為什么很多數學博士和計算機博士進入投行工作的原因。
然而,在這次次貸危機中,盡管金融機構對次貸衍生產品建立了精巧繁雜的定價和評級模型,但面對米國房地產市場價格突然逆轉的實際情況,模型的前提假設和市場現實風險嚴重偏離,導致風險定價功能失效,引發投資者的恐慌,并通過羊群效應傳導放大風險,最后釀成全面性的金融危機。
現實經濟生活是千變萬化的,數理模型不論多麼精巧龐大,也難以涵蓋所有的情況和風險特征,如果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