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故事內核(1/2)
還有影片中的退伍軍人摩斯,偶然遇見的200萬美金的巨款打亂了他對生活的信仰,他想借助這筆意外之財改變自己的生活,摩斯很愛自己的妻子,即使深陷囹圄的時候也不忘記安排自己妻子的去往。
馬克在這個人物的塑造上同樣用了大量的細節,比如影片開始,莫斯在荒野中發現幾具尸體時,一個將死之人向他要水,被他粗魯地拒絕了。而當摩斯回家后,躺在床上竟然無法入眠。這種無法入眠的情況,從而使他竟然鬼使神差地拎了桶水想要回去給那個人,也正是這一舉動最終導致了他被追殺,前面的拒絕可以看出摩斯在嚴酷自然環境里養成的對死亡的冷漠,后面的送水則是他看到錢后喚起的對文明社會的一絲沉溺。
摩斯的死亡是注定的,在他拿起那200萬美金之時,就已決定了他最后的悲劇。
老警察貝爾并不是片中惟一的老人,在這部影片中有很多老人,而貝爾僅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員,貝爾在追查案件的過程中感慨時光一去不返,對這個世界已經無能為力了,只能追著殺手吃塵,曾經不帶槍就可以做個好警察的時代已經成了昨日傳奇。
他是真正的老人,代表著老去的時代,在影片的最后他做出了退休的決定,貝爾的絮絮叨叨和力不從心代表了另外一種極端,即老去的、失去的過去的規則和傳統的價值觀。
除了這三個主要人物之外,片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女人角色,就是摩斯的妻子卡莉。
殺手安東最后給了這個女人一次選擇的機會,即用投硬幣的方式決定自己的生死,但女人沒有做出選擇,她放棄了這次機會,而這次放棄實際上也是馬克安排的一個細節,這個女人其實代表了一種無奈,她沒有選擇自己命運的機會,她是無辜的,但命運卻將她帶到了死亡的境地。這種命運的無常是馬克想要傳達的另一種含義。
《老無所依》沒有一個清晰的結局,這種處理方式給了觀眾無數的遐想和推論。其實仔細想想,結局其實并不重要,導演想要傳達的不是一個好人與壞人的故事,也不是一個正義與邪惡的故事,當人們習慣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理論時,卻發現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非理想的價值觀所能左右的。
《老無所依》是一個關于秩序和規則的另類寫作,在很多東西顛覆了傳統的價值觀念的時候,即使馬克也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所以最終將故事的結尾交給了命運,將結局交給了觀眾,這種黑色的處理方式,讓觀眾意猶未盡卻也徒增了許多傷悲。
而拍攝技巧方面,采用土得掉渣的三鏡頭手法,“三鏡頭”的全景、正拍、反拍手法早己被當作拍對話的方法用爛,這種空間關系被用在了各種情況中,以至于大家一提到三鏡頭就聯想到了“老土、陳舊”而忽略了其本身空間的正確使用。
其實“三鏡頭”,甚至是全片的“三鏡頭”只要用得到位,也會產生極其不俗的效果,《老無所依》中,不僅是對話,幾乎全片的推進都是用的“三鏡頭、正反拍”法。
牛仔最開始由打獵到發現被打爛的車再到發現大樹下的人,那一整段推進的方式幾乎都是先正面拍獵人的向前走,再反拍獵人前方的東西;或者是固定鏡頭在獵人后方,然后從獵人前方的遠處拍來連接空間,推進劇情,還有老警察貝爾的出場幾乎也是同樣的推進方法,只是周圍的環境不同,這樣的出場是很突然甚至是突兀的,但確實影片的核心表達之一。
除了出場,全片的各種情況也是利用相似的三鏡頭推進,但是沃利三鏡頭中的因素(組成三鏡頭的每一個單個鏡頭)又是不俗的,充滿變化的,沃利就在這種正反拍里不斷地變焦距和與被攝體的位置,比如獵人第一次被車追和被狗追的那段,那些動作場面同樣是從獵人后方拍獵人,從車前方拍車(狗),中間穿插全景的方法,但是這樣的正反拍和平日的固定機位那種不同,幾乎每一次切換,即使攝象機方向相同,卻總是變了位置的。
例如狗在水里追獵人,先給了個全景,然后是給獵人的中景,然后馬上是給狗的近景反拍,給人造成了狗馬上就追上的錯覺,包括后來獵人掏槍,也有這樣的錯覺在里面。同樣,牛仔和殺手對決的那一段動作場面也與此段有異曲同工之妙,于是乎《老無所依》的全片甚至是動作場面都沒有配樂(那幾個流浪藝人除外),而全靠的是各種鏡頭的正反組接以及人物的動作來推進,而且韻味十足,任何一個拍電影的都知道,動作場面如果沒有音樂的節奏,是多么難剪輯出韻味。
馬克在《老無所依》中的對話場面當然也是用的“三鏡頭”推進,但和現在大多數用到爛的無變化正反拍不同,馬克的每一次切換都是有用意的,殺手與雜貨店老板的對話也是全片的核心表達之一,馬克是這么處理的:在殺手和老板對話的很多時候,幾乎正反拍景別都是一樣,而且一直固定,配合對話內容,殺手的秩序感更突出了;同時,他還有那種統治感,因為對話中的一些轉折處全是殺手說的,老板是被動的,所以當每次轉折時,就給了殺手特寫,反過來給老板的也是和殺手一樣的鏡頭,感覺就好象他一直被殺手控制著。
還有殺手開著車根據信號尋找牛仔所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