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道德和政治(1/2)
?年初二,崇禎十年的第一次穿越大會召開了。雖然許朗盡力的簡化了這份議案,可議案的內容依舊引發了一場不小的爭論。整整四天,最終穿越大會拿出了一系列的決議。
李福強和劉軍、范秋明停止在越南和新加坡的一切行動,盡快派人聯系上維爾德船長,馬上同英國人進行談判,無論如何要把英國人拉到榆林灣這一邊。至于是不是要從新加坡和貢布撤軍要看和英國人談判的結果再定。
王兆星率領第二艦隊撤回登州待命,密切注意朝鮮的一切舉動。曾廣賢率領珍珠號返回榆林灣,在回來之前盡最大可能擊沉或者俘獲那兩艘800噸的荷蘭戰艦,對鄭芝龍的解釋就是新加坡遭到了攻擊,珍珠號必須前去增援新加坡。
最大的問題還在榆林灣的內部,戒嚴將持續下去。同時第五步兵團將由現在的1000人的規模擴編至2000人,全部裝備線膛槍,徐田彬任團長,力爭2個月之內到達大同鎮增援北面。北面的軍隊重新整編為新的獨立師,四個步兵團的編制不變,騎兵團將盡量擴編為四個到五個騎兵營,力爭騎兵的人數達到2500人左右。炮兵團將新增加一個裝備18門12磅炮的炮兵營,因為李自成的手里現在也有了6磅炮,雖然12磅炮的機動性遠不如6磅炮,但為了抗衡李自成,軍委會還是決定調派12磅炮去北面。新的獨立師依舊由蔣北銘任師長,林兆龍擔任副師長。一萬兩千人的獨立師最晚要在2月底集結完畢。
韓萬濤給穿越大會也提交了一份議案,最后勉強得以通過,在榆林灣和已經被榆林灣控制住的州縣內頒布《義務兵役法》。榆林灣這些年的征兵一直采用的是志愿兵的模式,每個士兵都有不菲的工資和很高的待遇,但是靠這種辦法現在很難在短時間內大規模擴充軍隊,而且榆林灣現在也沒有那么多的軍費。韓萬濤希望將陸軍的總數擴編至兩萬五千到三萬人的規模,不實行義務兵役制恐怕是做不到的。
這個議案爭論了整整大半天,相當一部分人擔心出現抓壯丁的情況。榆林灣已經戒嚴,別的州縣又剛剛控制,一旦因為強行征兵而引發什么動蕩可就真的有些得不償失了。但是一萬兩千人的獨立師一旦全部派往了大同,則榆林灣會馬上空虛下來,而榆林灣內還需要軍隊維持戒嚴,更要防備皇太極的再次破關,征招義務兵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最后還是張國棟提了個建議,先把這個《義務兵役法》頒布出去,看看征招情況再決定是不是需要用強制手段。
穿越大會又給沈大興布置了一個任務,加快線膛槍的生產速度和規模。現在榆林灣內一共有2000多支線膛槍,只夠裝備徐田彬擴編后的第五步兵團。穿越大會授權沈大興從流民中征招工人,采用機械和手工結合的辦法,爭取2個月內再生產出1000到2000支線膛槍,再裝備一個團,而且還要保證線膛槍的質量不能出問題。
沈大興據理力爭,再三解釋線膛槍的生產不能著急,手工制造的方式根本就不行。可是現在的形勢又等不了太長時間,榆林灣和濤敏的賽跑已經到了沖刺階段,穿越大會最終將這個任務強行壓給了沈大興。
關于北京方面的事情,穿越大會將派人通知蔣北銘,利用王承恩和楊嗣昌的關系,說服崇禎把精力放在剿滅李自成的身上。如果能有明朝政府的合作,收復延長縣將會輕松很多。
柳冠南也接到了新任務,由戒嚴指揮部配合,在榆林灣內重新進行一次全面的人口登記,排查一切可疑人員。所有來路不明的人均可以進行收容審查,無需考慮《治安法》的規定,特殊時期必須實行特殊政策。
董非和張國棟聯合提交了一份議案,戒嚴期間在榆林灣內實行新聞管制,頒布《戰時新聞檢查法》,成立新聞檢查部。所有報紙的發行和新聞稿件的審核均有檢查部負責,檢查部有權隨時抽查和暫停任何一份報紙的發行。
史顯揚投了反對票,但是史顯揚的反對并沒有阻止這個議案的通過。史顯揚考慮再三,最后還是放棄了啟動違憲審查機制,這個本來可以成為第一個由憲法法院裁決的案子被擱置了。
許朗又向穿越大會提交了一個建議,在戒嚴期間成立一個由委員會和軍委會組成了聯合指揮部決定榆林灣的一切事情,代行穿越大會的職權。這個聯合指揮部由5個人組成,夏天陽、張國棟、韓萬濤、王華和冷天冰。本來作為軍委會現任主席的董非應該成為指揮部人員,但是董非堅決的表示不參加,他的理由就是自己根本沒有這個能力。穿越大會也想讓許朗參與這個指揮部,可是許朗向穿越大會申請,自己要和徐田彬的第五步兵團一起去北面參與新的獨立師的組建和收復延長縣的任務。最終許朗被任命為了新的獨立一師參謀長。
這次穿越大會的效率還是蠻高的,各項工作很快的布置了下去,大家都開始分頭忙活開自己的事情。
許朗單獨的找到了陸天翔:“陸老,心里有點憋屈,想和您聊聊。”
陸天翔靜靜的看著許朗:“我知道你想說什么,我們終于搞了集權,而且主意還是你出的。”
“陸老,難道理想和現實就真的那么格格不入嗎?”
“許朗,你要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