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家恨(1/2)
周家只是新會縣城中一個普通家庭,周士相清楚的記得,他的父親周善元平日靠給人箍打木桶為生,為人老實巴交。母親何氏也是個心地善良的婦人,深信著菩薩,見不得世上的可憐人。老兩口是這時代的典型居民,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周士相是家中獨子,何氏快四十的時候才生了他,算是老來得子,故而周善元夫妻對他很是疼愛,如同后世許多父母一般,當真是夏天怕兒子熱著,冬天怕兒子冷著,恨不得把兒子含在嘴中養護著才好。
老實巴交了一輩子的周善元許是知道自己苦了一輩子,不想兒孫再跟自己一樣苦下去,因此特意給兒子取名士相,執意要兒子讀書,好考取功名成為人上人,將來光耀老周家的門楣。
為了供養兒子讀書,夫妻二人節衣縮食,一文銅錢恨不得掰成兩半來使,可有什么好吃的卻都是緊著兒子吃,自個是舍不得沾上一口,當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
周士相也是天資聰穎,不負父母期望,竟然讀書有成,在十四歲時就考取了秀才功名,一時引得新會縣人刮目相看,都道周家要出文曲星了,把個周善元和何氏樂得合不攏嘴。
那時廣東尚還是屬明朝,周士相原是打算趁熱打鐵次年到省城參加鄉試,哪知北面的清軍突然就殺了過來,這明朝的鄉試便再也開不得,清朝這頭也忙著和明軍爭奪廣東,一時也顧不上開科取士,就這么著考舉人的事就耽擱了下來。
周士相十八歲那年,周善元和何氏眼瞅著兒子大了,功名暫時沒法考,便生了抱孫的心思,找人張羅著為他說了門親事,對方是城中開米鋪的趙家閨女,家境殷實,長得也好,若不是周士相有著秀才的功名,將來大有前程,趙家是怎么也不會把閨女嫁到周家的,畢意跟趙家比起來,周家也實在是窮得厲害。
對爹娘說得這門親事,周士相一開始其實并不滿意,后來見到了趙氏后,卻是一下就喜歡上了,沒過幾天,小兩口就如膠似膝起來,恩愛得不行。
婚后沒兩年,趙氏便不負公姑盼望,為周家添了一個大胖小子,當了爹的周士相高興的給兒子取了名字叫周秉正,意為秉性正直,小名安兒。
有了安兒,周家小兩口歡喜,老兩口更是樂得不行,這日子過得是和和滿滿透著喜氣,對他們而言,明朝也好,清朝也好,這改朝換代的事離他們太遠,老百姓正兒八經的把日子過好就行。
上有老,下有小,家有余糧,不正是百姓們一輩子都盼著的好日子么。只要刀不架在自個脖子上,只要自家日子能過得下去,誰個吃飽了撐得去和拿刀的拼命,替老朱家賣命去。
再說,周士相雖然是明朝的秀才,可是清朝也承認他的功名,該得的好處一樣不差,甚至較明朝相比,這清朝的官府對他們這些有功名的讀書人還格外看重。
南明已經是日幕西山,地盤就剩了西南數省,明眼人都看出這明朝算是完了,如今也就是茍延殘喘,清朝坐江山是鐵板釘釘的事,故而周士相也沒打算為明朝守節,日子就這么過著吧,等哪天廣東局面徹底穩定下來,他打算去參加大清的鄉試,好歹也要考個舉人回來,若是老天真遂人意,能讓他周士相高中進士,那可就真是祖墳上冒煙了。
至于什么胡虜不胡虜、華夷不華夷的,不是他這個小小秀才應該考慮得事,那明朝皇帝都死了幾個,那么多大臣將軍都死了,地盤也是越打越小,他一小秀才能做什么?順天應人,順天應人吧。
怎料人算不如天算,誰也沒想到都快完蛋的南明竟然在順治十年又打回了廣東,次年明軍主帥李定國又親自率軍來攻,一下就把新會縣城給圍了,這一圍就是足足八個月!
明軍圍城,清軍守城,城中的新會居民一開始倒也沒怎么擔心,明軍去年就打過一次廣東,可到頭來不也是在肈慶碰得頭破血流敗了回去嗎,這一回雖是老本賊李定國親自來攻,可大清兵強馬壯,他打不破新會城,等到糧草斷了,還不是哪來的回哪去。
豈料,新會居民的噩夢來得是那么快,且還是應在他們以為憑仗的大清兵身上,明軍的糧草沒斷,他們倒先斷了!
為了守城,清軍將領下令搜刮城中所有糧食,清兵挨家挨戶搶掠,居民家無余糧,只能掘鼠羅雀為生,等到后來更是以河中浮萍、地上清草為食,就這樣,清軍也不放過對城中百姓的搜刮,動輒突入居民家中大肆搜掠,若是看見百姓家中有口吃的,立時便是屠刀揮下。
老人言,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這亂世之中,人不如狗啊!
明軍圍城四個月后,清軍就開始掠人為食,他們將城中的居民宰殺當肉來吃。
初期,清軍只是吃那些普通人家,有功名在身的倒是能夠躲過這劫,可是到了后來,有功名也好,沒功名也好,在清軍的眼里都成了可以吃的肉。
等到明軍解圍退走,滿清任命的兩廣總督李率泰帶兵入城時,竟然發現城中的清軍竟然馬有余粟,兵有遺糧,所余糧食尚可供清軍堅持三月之久。只那遍地的百姓骸骨,卻不知向誰去訴冤!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
和新會縣城中到處上演的慘劇一模一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