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配刃(2/4)
嗷待哺,淮東軍防務甚緊,衙門官署拖延一日不立,便有數百人數千人淪于難事。只要民生能安頓下來,這天下就亂不到哪里去,善后之事也就簡便易行……”
這兩三天來,林縛與淮東諸人都不直接露面,一直都是黃錦年、劉直代表淮東具體協商;兩樁事的基調確定下來之后,林縛今日受召進宮,也只是表個姿態。
去攜旨去廬州迎駕,除了劉直之外,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永興帝未歸江寧,張玉伯只能權知江寧府,而無法正式的出任江寧府尹,但有這點也足夠了。江寧府尹的人選,除了張玉伯之外,也沒有其他人更能給大家所接受。
除了廬州迎駕與江寧府衙需立時重組之外,朝堂要維持運轉,還有千頭萬緒的善后事務要處理。
即使永興帝與諸多官員不做掙扎的返回江寧,利用徽州潰敗及棄都等事進行清洗,對六部官員進行大洗牌,也是必然要做的事情。不僅淮東要做,梁太后及海陵王要在朝堂之上立足,他們也必然要給淮東牽著鼻子走,去做這些事情。
江寧絕大部分官員,在江寧城破之前,都隨帝棄都西逃,該拿下誰、該保留誰,該打壓誰、誰拉攏誰,都有極大的考究。
即使江寧及皇城防務、宿衛,都在淮東兵馬的嚴密控制之下,也不意味著梁太后、海陵王、沈戎等人在這些事情沒有自己的利益要爭奪。
淮東要想將永興帝順利的迎回來,避免江南江南猝然間陷入分裂,有些利益則必然要讓步——除了岳冷秋、董原、胡文穆等統兵帥臣外,對隨帝西逃的官員,也不能過于苛刻的進行打壓,要有必要的安撫。
梁太后提出要海陵王、永昌侯參與政事,林縛順水推舟的答應下來,讓元鑒海、元錦秋一起參與善后事務的決策。
只要將兵權抓在手里不放,善后事務怎么處置,要不合他的心意,完全可以推倒重來。
梁太后精力畢竟不濟,身子骨遠不如林縛那般能煎熬,商議善后事務小半個時辰,神情便疲倦得很。
看著老太后打哈欠,元鑒海站起來請退,林縛還不能無恥到硬拖著不走,耗太后的精力。
*****************
淮東不可能放棄主導地位,善后事務怎么決定,說白了就是宋浮、林夢得、高宗庭、秦承祖在背后商議好具體的細節,由黃錦年代表淮東到政事堂,跟元鑒海、元錦秋、沈戎他們討價還價,最終拿出一個叫大家都“歡天喜地”的方案出來——林縛沒事自然不會參與具體的討論。
不過,今天是正式的首開善后之議,林縛做做樣子,也要到政事堂走一番,不能馬上就丟手將事情甩到一邊去。至少也要等林續文回來,才能做甩手掌柜。
太后疲乏,林縛就與元鑒海率諸臣告退,到政事堂議事,名義上也是要這邊議出什么明目再請太后抉擇。
張玉伯權知江寧府,先讓江寧府衙恢復工作,接手救濟之事,是為當前最急迫的事情。入冬天江寧天氣極寒,這三兩天,林縛雖然安排淮東軍對城里難民進行救濟,但每天仍有許多餓死跟凍死的尸體給抬出城安葬。
永興帝棄江寧西逃,在走之前,消息就傳得滿城都知。即使沒有資格隨帝巡狩的官吏,也多在叛軍來襲之前,逃亡出城。
整個江寧府衙,從府尹、通判到各司槽參軍等大小官吏,幾乎是逃之一空。僅有少數低層官吏手腳忙些,給困在城里,又經張玉伯、陳西言組織,及時退到皇城逃過兵禍。
張玉伯權知江寧府,能給大家接受,但江寧城里的治權,張玉伯也無法一人包辦。
最為關鍵的,就是負責治安的江寧府軍怎么重組?
其他地方,府軍及鄉兵通常也會兼顧到城防,但江寧城從來都是守備軍與府軍涇渭分明。守備軍負責著防務,府軍負責治安,挨到永興帝以江寧城為帝京,守備軍就變成御營軍,而皇城及宮廷宿衛、禁衛兵馬,又歸御馬監所轄。
江寧府軍在最后關頭,跟御營軍一樣,也告崩潰,僅有兩三百人追隨張玉伯避入皇城,沒有淪為亂兵;這部分人馬必然還要繼續用。
江寧即使不算下屬諸縣,入籍的城坊戶就有十五萬萬戶之巨,府軍要負責治軍,僅有兩三百人是遠遠不夠的。
淮東軍如今對江寧城進行嚴格的凈街,將一萬多兵力投進去,都覺得有很大的不足。
即使正常時,江寧府軍也有十營編制,再壓縮,三五千人也是需要的。
林縛會將江寧城的防務以及皇城、內廷宿衛直接抓在手里,但負責城內治安的江寧府軍就不想抓得太緊,也要讓給步,叫別人看到點曙光。
沈戎他們心里也明白,還能徹底叫林縛對江寧的軍事是妄想。
當初永興帝寧可棄江寧西逃,也不愿意迎淮東軍進江寧,也不完全就是錯的。
如今林縛愿意放出一點空隙來,也是要安置最后關頭沒有崩潰、而隨陳西言退守皇城的四千御營軍兵馬。
這部分人馬有功無過,林縛也不能強行解散,悉數編為條件相對優渥、不需要上戰場,只要在江寧城內外揖兇捕盜的府軍,也算是一種獎賞。
江寧府軍由左右司寇掌握,林縛舉薦淮東嫡系陳恩澤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