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取和州保和州化險為夷 朱總(1/6)
第十一章 取和州保和州化險為夷 朱總兵嚴治軍身陷火并(10頁)
1355年(乙未歲),正月戊午是朔日(初一)。
滁州糧草嚴重匱乏。郭子興五萬人馬,即將坐吃山空。他的將領們紛紛議論如何是好。郭子興想了一些辦法,但都行不通,唯有派兵下鄉四處強行“買糧”,實為搶奪百姓的口糧。朱元璋多次勸阻,郭帥不聽,他郁郁寡歡,以致生病。
搶糧度日不是長久之計,軍民關系日益緊張,郭氏紅軍已經被人罵為土匪、強盜。吃不飽的士兵也牢騷滿腹,甚至罵娘,搞得郭子興一籌莫展,心煩意亂。
元末,滁州屬揚州路,轄區面積不大,只有城區和來安、全椒二縣。來安北面屬泗州地盤,已被趙均用控制。西北定遠原屬濠州管轄,雖然已經被朱元璋掌控,但是產糧不多,況且養有一萬多兵馬,也是捉襟見肘。
城西是五尖山山脈,一支余脈向東北延伸,進入定遠境內,一支向西南延伸,進入全椒境內,形成丘陵地貌,產糧不多。自從朱元璋攻下全椒城,不僅駐扎了4000兵馬,也為滁州貢獻了一些糧食。
城東為崗地,滁河平原大部分位于六合縣。這次雖然間接控制了六合,但是六合保衛戰后已經購買了百姓的大部分余糧,再次“撒網”購買,也很難買到。
一天,東門守衛向朱元璋報告,有一大批身份不明的部隊兵臨城下,他們趕緊關閉了城門。為首的說要見朱元璋。
朱元璋急忙來到東門城頭,向下詢問來者:“我是朱元璋,請問義士尊姓高名?”
來者答道:“在下姓鄧,名友德,抗元兩年,久聞朱公大名,特從盱眙前來投靠。”
此人真是少年英雄,才17歲。生得一張橢圓白凈臉,搭配的五官透出一片俊秀。看眼,那是丹鳳眼;看眉,那是臥蠶眉——眉身微曲,濃黑上揚,伏射天倉;看鼻,那是天膽鼻——山根現斷 ,年壽高聳,準頭圓大;蘭臺、廷尉微微內收,鼻大氣足。
古代面相學認為:臥蠶眉者忠義過人,若配丹鳳眼,智慧極高,心性剛直,文武雙全,大吉之相。而天膽鼻主使膽大過天,這種人智勇雙全,事業多有兇險卻能成功,少年便創基業,六親難靠。
再看他的裝束,雅致不凡——發髻不罩巾、不插簪,只用淡藍絲帶纏繞根部,在前面打個花結;身穿淺棕紅斜襟蓋膝短戰袍,交領斜襟邊繡條略寬的淡藍花紋,底襟邊繡條略窄的淡藍花紋;腰腹前系一條方形玉銙單革帶,革端至腰側,兩端連接的藍絲絳勒住后腰,在右側打個活結,垂下兩根絳穗;左側革帶處卡一片鑲有一顆綠松石的掛鉤,懸一把帶鞘雁翎刀,彎首刀把帶有護手橢圓之鐔;腳著一雙翹頭棕紅靴,靴頭面貼一塊黑色靈芝紋皮,靴筒兩側對貼一塊黑色圓壽紋皮。
朱元璋望了望不遠處黑壓壓的部隊非常吃驚:一個少年竟然統領著萬余兵馬!他趕緊下城開門迎接。他先請鄧友德通知部隊在城外安營扎寨,再把少年英雄及一個隨從接到家里,叫馬夫人安排酒飯,為其接風。
鄧友德(鄧愈),1337年(元至元三年)農歷二月十五,生于虹縣龍須里(今安徽泗縣大路口鄉大營村)。他的家庭富足,父親叫鄧順興,重氣節,講信義。元末兵荒馬亂,被鄉親推為團練,組織兵馬,保境安民。
鄧友德聰慧好學,勇武過人,15歲時加入父親的部隊。1353年,鄧順興在和元軍作戰時,中箭身亡。鄧友德的哥哥鄧友隆接任團練。不久,鄧友隆又病逝。16歲的鄧友德真是“六親難靠”,只好接掌兵權,親率部隊與元軍作戰。每次作戰,他都先身士卒,沖鋒陷陣,軍中人人都佩服他的勇猛,服從他的指揮。
經過交談,朱元璋了解了鄧友德的情況,很高興,征得同意,給他改名鄧愈。“愈”寓意“勝過眾人”。考慮他帶有上萬兵馬,朱元璋提請父帥任命鄧愈為管軍總管。
開始,郭子興有些猶豫,不想接納。他尋思:本來就糧食匱乏,又來一萬人,如何養的了?
朱元璋開導說:“鄧愈一直帶兵反元,歷經多次戰斗,是員將才。聽聞他們帶有糧食,足夠吃一陣,無須我們提供。”
如此一來,郭帥也就答應了,同時正色道:“那這支部隊爾管,沒有糧吃毋找我!”
朱元璋竊喜,拱手低頭答道:“元璋遵命!”
不久,他考慮到鄧愈畢竟太年輕,萬一戰斗中有個閃失,勢必影響他的一萬人馬。于是,把單槍匹馬、年長厚道的胡大海安排到他的手下擔任先鋒。算是未雨綢繆吧!
一日,郭子興召集將領商量出師攻占官兵的城池,解決糧食問題。朱元璋借病推辭。郭子興知道這個義子足智多謀,再三派人請他。朱元璋只好抱病參會。
會上七嘴八舌,有的說攻占揚州,有的提出奪取廬州(今合肥市)。但是都不中郭帥的意。朱元璋一直沒有說話。最后,郭子興很客氣地征求義子的意見。
朱元璋這才建議說:“困守孤城,誠非久計。今欲謀食,所向唯和州可圖。”
和州屬于上州,治所設在歷陽縣,州、縣兩衙同城。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在和州設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