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老指活路重八行乞 返寺廟受剃度正式(2/3)
一點食物。到了中午,重八討得三顆油炸小面丸、一個烤紅薯、一個饅頭。第一次乞討就得到施舍,他很高興,鉆進一個沒人的小巷,津津有味地享受了一頓小吃午餐。不過,他沒有吃光,留下了饅頭,預防下午討不到。這日子還長著呢!
結果,下午還真的沒有收獲,饅頭成了他的晚餐。由于旱災、瘟疫的影響,定遠城很蕭條,行人稀少,生意清淡。第二天,重八離開定遠前往梁縣,第三天上午走到了梁縣(今梁園鎮)。
梁園鎮在南北朝時,是慎縣治所,后改梁縣。元朝時屬廬州路(今合肥市)管轄。當年廬州地區沒有受災,食物還比較豐富。梁縣歷來都是江淮中北部區域農副土特產品集散地,鼎盛時,曾吸引江蘇、河南及周圍十多個縣的客商前來交易。于是,一些小吃、小菜應運而生。
比如,油炸獅子頭、小“鱉”、燒賣、春卷、包子、油條等。其中,油炸獅子頭和小鱉以其獨特的風味在眾多食品中脫穎而出,成了梁園小吃的代表。油炸獅子頭的主原料為面粉,但其做工的方法和油炸的火候很講究。油炸完成后,造型真如獅子之頭,口感特點是“脆、焦、香”。
朱重八有幸討得兩個。謝過施主,馬上吃了起來,感覺比定遠的油炸小丸子強多了!當時他已經很餓了。
小“鱉”的配料更為考究,原料有面粉、香油、芝麻、糖絲、生姜等,做成橢圓形,烤制而成。出爐后長約6厘米,寬約4厘米,狀似縮頭伏鱉。口感特點是“香、酥、甜”,美味絕倫。
朱重八在小“鱉”店門口旁敲了很長時間木魚,店主才給了一個小“鱉”,他一口就吃掉了。后來,重八又討得一個包子,他留到第二天早上才吃。
朱重八在梁縣待了三天,把每個小店、小吃攤都討了一遍。店主不施舍,他就是不走,很有耐心地不停敲著木魚。有些店主、攤主實在忍受不了,不得不施舍一點打發他離開。
晚上,朱重八躺在梁縣的關公廟里,總是回想白天乞討的情景,回味那些小吃,不時地笑出聲來。
早上離開梁縣后,朱重八走了大半天,下午到了廬州城。
元末的廬州路屬河南行省淮西道①。淮西道治所也設在廬州城。
這是一個大城,城墻高,城門寬,門洞深。大街小巷很多,店鋪林立,小吃攤點也多。衣衫整潔、彬彬有禮的和尚化緣還是比較容易得到施舍。
朱重八在廬州住了較長時間,有了不少見聞。他得知五月時,汴梁(開封)地區連降大雨二十多天,黃河暴漲,下游曹州(今山東曹縣)的白茅堤決口,洪水橫灌大運河,淹沒了濟寧路(今山東濟寧市),嚴重影響了南方糧鹽漕運北方。決口還使黃河改道向南泛濫,淹沒了虞城縣(今屬河南)、碭山縣(今屬安徽)。死的人比鬧旱災的濠州還要多。
在廬州,最使朱重八受益的是聽聞了一些元雜劇的故事。有《竇娥冤》,劇情控訴了封建政治的腐敗和平民百姓的痛苦。有《陳州糶米》,講述的是:一個叫作張撇古的男子揭發劉小衙內等人假公濟私、損人利己,被打得遍體鱗傷依然痛罵奸賊,寧死不屈。
朱重八還從雜劇包公戲的故事中知道包公是北宋的好官,也叫包龍圖。包龍圖善于斷案,對犯人量刑判決——該殺的殺,該革職的革職,該杖打的杖打,該罰款的罰款。后來,他聽說包公的原籍在廬州解集鄉,有包公祠、包公墓,就到那里瞻仰、憑吊,盤腿坐在包公墓前念誦了一遍《無量壽經》四十八愿。
在那里,重八得知包公名拯,廬州人,28歲考中進士,擔任過開封府尹、
龍圖閣直學士,所以世稱包龍圖。包拯62歲時任二品樞密院副使,1062年病世,被追認禮部尚書,賜謚號“孝肅”。隨后,朝廷派人護送其靈柩回到他的家鄉安葬。因此,墓碑刻寫“宋樞密副使包孝肅公拯之墓”。
一年后,結識朱重八的兩個身穿紫色長衫的流浪人約他離開廬州西行。
三人走到合肥縣(今肥西縣)官亭村,重八不幸生病,一下子渾身發熱,一下子全身發冷。兩人取下他的背架,脫下紫衫披在重八身上,隨后找了一間草棚暫住。朱重八抓裹紫衫蜷縮在干草堆不停地發抖,同伴又把他的薄被給他蓋上。
兩人照料他兩三日,病情有所減輕,三人繼續上路西行。重八因病體弱,一天才走42里,接近傍晚才到六(音:陸)安城東的三十鋪。
三人遠遠望見一座七級磚砌浮圖(寶塔),走進才知此地原是一處寺廟遺址。由于戰爭的緣故,所有的房屋都已蕩然無存,只剩下斷垣殘壁。
紫衣人看見寶塔附近地邊有一個三角形茅草窩棚,兩人便把重八扶進窩棚坐下,對他說:“爾有疾走不得,且留爾在此住三日,待疾愈。三日后我們再來會爾。”說完就奔向15公里遠的六安。
三日后,重八的病竟然幸運地好了,卻不見兩個紫衫人回來相會。
第五天,他不再等待,前往六安。上午進了六安城,看見一個老儒生背著一個小書箱,非常吃力。
朱重八心生憐憫,便對他說道:“老先生,我幫爾負篋如何?”
老儒不讓。重八擔心他半道發生意外,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