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定遠張氏的決定(1/2)
“應天最近的風向很不對味,浙東集團在退潮,劉伯溫死在了青田老家,舊元集團也被砍得七零八落,朝中只剩下淮西集團。
淮西武將在離開應天,西南,西北,東北,唯獨應天越來越少。
下官勸岳父大人該退一退,明哲保身,岳父大人并未理會下官,只覺得現在是淮西集團激流勇進之時,下官并不同意這樣的看法。
掙身前名,謀身后事。
下官雖在淮西集團有一席之地,但也要為張氏一族考慮,若他日定遠張氏有難,望殿下照拂一二。”
臨行前,張立明的話讓朱棖出乎意外。
敏銳的政治嗅覺讓這位嗅到了應天詭異的氣氛,而此行生死未卜,要為身后事謀。
更準確的說,張立明考察了他一路,直到最后,才說出這句話。
定遠張氏起源于清河張氏,發跡于宋仁宗時期,在元庭統治下算是半推半就,并沒有提前押注老朱,老朱大勢已成定遠張氏遂后和胡惟庸聯姻,正式進軍朝堂。
一個女婿頂半個兒,張立明在胡惟庸集團的權重很大,想要做出切割根本不可能。
但張立明有很強的政治第六感,在做政治切割。
北上第二次如赴死般的議和,便是其中手段之一。
也為此,定遠張氏已經在做分家處置,會將張立明一脈及自己爺爺之下眾多族人遷入蘭縣,另做蘭縣張氏一脈。
世家的分家是可怕的,也是下血本的。
從此之后定遠張氏一脈族譜上將會徹底的剔除張立明及以下的幾個堂伯,唯一可做聯系的只有張立明的親爺爺。
而蘭縣張氏將以張立明的親爺爺為祖親起源。
在沒有必須要的理由下,這就是兩個張氏,不會做過多的聯系,且一旦到了必要的時候,蘭縣張氏會踩著定遠張氏重新崛起。
如果有一天定遠張氏出事,活著的定遠張氏族人就會遷入蘭縣張氏,當然,這僅僅是定遠張氏其中之一的選擇。
世家的可怕遠遠要比皇族可怕很多。
為了血脈的延續,所作出的決定是超乎尋常的。
張家槍法,便是張立明的投名狀。
家學之所以被稱之為家學,是因為其從不外傳。
整套張家槍槍法一千二百字口訣,三十二路槍術,將槍術中的刺、扎、撩、撥、攔、拿、崩等槍術都講解了清楚,其中回馬槍和崩槍術是最厲害的兩個。
回馬槍自己研究怎么都研究不透,但掌握了口訣要領,就要簡單很多。
崩斷他長槍的崩槍術,更像是一種抖動,通過發力的技巧在槍尖形成巨力崩碎敵人,是解槍的一種。
這真就是絕學了。
至于具體的來源,朱棖覺得跟宋太宗,宋仁宗時期的楊家有關。
三十二路槍術如果融會貫通,最少也是一名名傳史冊的名將,如果沒有,那就是繼學而來。
元朝百年,不足以毀掉華夏世家傳承。
當再次華夏正統出現之時,一個又一個的世家會從各種各樣的地方冒出來。
“馮將軍,沐將軍,孫將軍,吳將軍。”
朱棖護送著使節團來到了青石川,直到接近營地了馮濤才帶人前來迎接。
“末將馮濤,沐英,孫德,吳研拜見殿下,張大人。”馮濤四人迅速的參拜。
“諸位將軍不必客氣。”朱棖上前攙扶,看起來幾人都一臉疲憊。
“請殿下,張大人入營歇息。”馮濤起身說道。
“不了,我們直接北上,就不入營了。”張立明搖了搖頭。
“過了青石川便是交戰之地,十分危險,我們會派出五千騎兵護送使節團至紅水,看到使節團安全進入北元軍營之后再撤回來。”馮濤猶豫了一下說道。
張立明搖頭一笑,退后幾步對著朱棖和馮濤眾將作揖一拜,“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殿下,諸位將軍,就送到這里吧。”
“若連這區區軍鎮都過不去,又如何深入那北元核心。”
說罷。
張立明轉身回到了座駕,張立明決然的聲音從馬車內傳來,“出發!”
咕嚕嚕!
車隊緩緩的駛離了原地青石川。
朱棖站在青石川上心情復雜的盯著遠去的使節團。
一路的平原丘陵地帶,使節團漸漸的遠去,直到看不到蹤影。
沒有人知道前方等待使節團的究竟是會是什么。
包括使節團自己。
朱棖很佩服那些憑借著一身膽氣就出入敵國的英雄,這樣的事情如果放在他的身上,他覺得自己會做不來。
如今親眼看到這樣的場景,心情難免復雜。
華夏歷史上從來不缺乏孤勇者,這樣的孤勇者越來越多,從未消失過蹤影。
他們為了華夏王朝而毅然決然的奮戰著。
“殿下,外面風大,回營吧!”
和朱棖一起的還有馮濤,沐英幾位將領。
久久凝視,朱棖還是搖頭催馬返回了青石川軍營。
青石川沒有衛所。
是臨時搭建的營寨和連綿的帳篷,兩萬多兵馬就駐扎在軍營之中,防守青石川。
青石川是一個巨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