禿鷲投資者(2/2)
多的公司和品牌后面,都會發現PE(私人股權投資,PrivateEquity)的背影。新橋入主深發展、凱雷收購太平洋保險、高盛拿下雙匯、華平控股哈藥、TPG和麥格理角力電盈收購戰……如果說新聞聚光燈下的公司只是市場舞臺上的諸多木偶,那么PE,最初是美國出產的“野蠻人”(因敵意收購被稱為“門口的野蠻人”)和禿鷲(清理企業的腐肉,提高公司運轉效率),而最近一年,越來越多的本土PE開始涌動。2006年最后一天,渤海產業投資基金倉促掛牌。在此之前,吳尚志(鼎暉投資)、趙令歡(弘毅投資)、李山(三山基金)、田溯寧(中國寬帶產業基金)早已開始搭建中國自己的PE品牌。一個標榜亞洲概念的基金闖入了人們的視野。2006年8月,名不見經傳的安博凱(KPartners)基金,以15億美元從辜氏家族和STARTV手中收購了臺灣第二大有線電視運營商中嘉網100%的股權。
PE實在是一個神秘的行業,人們只能通過“野蠻人”和“禿鷲”來想象他們的殘酷無情。但在中國,PE也許能扮演更多正面角色。龔國權反復強調了PE為企業帶來的益處:“一家公司發展很大,最主要是制度好,但是制度恰恰是中國很多公司最弱的一環,這方面又是PE最能幫助企業之處。其次,PE還可以設計更好的管理層激勵機制,可能是給予股票、期權,或者讓他們購買一些股票。這能把管理層和股東的利益一致化。”
如果仔細思考,中國A股市場上一些著名的成功重組案例背后無不潛在著禿鷲投資者,找到‘腐肉’,分析其內在可利用價值,剔除腐爛的部分,重新加工和包裝,裝入一些吸引眼球的、時下市場偏好的資產,再打包,上市,獲利了結。而這一過程,在圖表中一覽無余,一個個牛股就是這樣被締造出來的。證券市場上一個潛在的規則是:在正常的市況下,績優股總是跑不過重組資產類股票,且大部分績差股甚至跑不過市場,牛股總存在于價值發生突然變化且之前并沒有被人們普遍關注的、投資者不了解公司內部所發生的潛在變化的公司,而圖表趨勢(包括邏輯)可以充分闡述之,趨勢投資理念與K線語言五要素相結合可以有效把握資產變化的過程。.com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