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舜巡天下(1/2)
時間進入靖康二十四年,大宋出了一件大喜事,前后歷經(jīng)五任總裁的《靖康大典》終于修好了。
書成之日,賀喜之聲,如潮水一般,涌到了京城。
盛贊趙桓之德,修書之功。
時至今日,文治武功齊備,我大宋皇帝,功蓋三皇,德兼五帝。雖漢唐之盛,不及大宋半分。
趙桓收獲了有史以來,最多的夸獎。
哪怕光復(fù)燕云,都沒有今天來得喜氣。
趙桓特意把手下幾個負責(zé)文事的重臣叫來。
首相陳康伯,尚書胡寅、呂本中、胡詮也都赫然在列。
“一部《靖康大典》果然如此重要嗎?”
陳康伯尚在沉吟,胡寅立刻道:“回官家的話,《靖康大典》匯集古今書籍,一共三萬七千余卷,僅僅目錄一項,就有八十卷之多。諸子百家,經(jīng)史子集,無不囊括其中。大典修成,再無書籍。這一項成就,的確是超過漢唐,還望官家不要謙虛。”
呂本中也躬身道:“回官家的話,家父生前任總裁官之時,就對臣下說過,不論供液如何,終究有暗淡的一日,唯有書籍教化,永世長存,便是百世千年之后,追憶我朝靖康盛世,也要靠這一部大典啊!”
趙桓笑著點頭,似乎是很滿意,官家從龍椅上起來,甩著寬大的道袍,走來走去。突然,他問陳康伯。
“首相也是這么看?”
陳康伯忙道:“官家,老臣以為修書固然是大功一件,但教化之事,終究還要落在人上。如今的大典,只能算是成就了一半,還剩下另一半要做。”
這位首相大人一邊說著,一邊偷眼看趙桓。
只見這位官家不但沒有欣喜,甚至露出了淡淡的嘲諷。
“一套《靖康大典》有多少個字?差不多是五萬萬個吧!且不說有沒有人能夠看完,只說要印刷一套,需要多少成本?是印刷十萬套,還是二十萬套?”
聽趙桓這么一問,胡寅直接要跪了。
《靖康大典》,皇皇巨著。
這種書籍根本沒法全套印刷,畢竟成本太高了。別說幾萬套,就連幾十套都不可能。
“官家,臣以為如此巨著,還是放在翰林院,留給翰林官研讀即可。”
趙桓呵呵一笑,“這么說,是要束之高閣?當(dāng)做擺設(shè)了?朕花了這么長時間,匯集了天下英才,呂好問呂相公,大儒胡安國,都先后參與修書,一部大典,匯集了這么多人的心血,就放在翰林院當(dāng)個擺設(shè),朕豈不是也成了好大喜功之輩了?”
這幾個人都咧嘴了,說實話,大規(guī)模修書,前朝也干過,北宋也修了好幾部大部頭,十分湊巧,這些書最后都成了擺設(shè)。
沒有辦法,字數(shù)太多,規(guī)模太大,你想看,還沒有人愿意出版呢!
說實話,在電子版,網(wǎng)上閱讀出現(xiàn)之前,普通人能接觸到的書籍是很有限的,或許聽說過名稱,但是根本沒有書可看。
所以在一段時間里,一位衣著考究的講師,站在電視臺的講壇上,侃侃而談,很快就能蜚聲全國,成為名人,這一點也不奇怪。
但是當(dāng)各種材料都能從網(wǎng)上找到,民間的大神層出不窮,事情就出現(xiàn)了偏差。
過去可以號稱研讀史書幾十年,寫專著多少本……反正普通人也沒處查去,而那些同行即便知道了,也未必拆穿。
可是一旦所有感興趣的人,都能翻閱史書,都能閱讀不同版本的紅樓,都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過去靠著壟斷書籍,壟斷發(fā)聲渠道,進而壟斷學(xué)術(shù),壟斷話語權(quán)的局面轟然倒塌。
所以就有了關(guān)于明史的爭論,所以也有了主流紅學(xué)的尷尬……至于公知神話,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朕修書,說到底是為了承前啟后,是為了推行教化。絕不是修成一本大書,就放在那里當(dāng)裝飾品。再說得明白點,朕覺得現(xiàn)在還有很多事情做得不夠。”
“就拿《靖康大典》來說,每個縣至少要有一套,主要的學(xué)堂,也該有一套。像太學(xué),武學(xué),還有那些主要的書院,怕是一套還不夠哩!”
趙桓說到這里,再看幾位大臣,胡寅就惶恐道:“官家,大典如此重要,只怕地方要專門建造房舍,用來儲藏啊!”
趙桓欣然點頭,“沒錯,朕索性就再給你們提一個要求,要在各地興建圖書館,每個縣城,至少要有一座。還要給所有希望讀書的人提供便利,準許借閱傳抄。”
“再有,關(guān)于大典中的各個部分,要編寫簡略的通行本……還有,要告訴所有人,大典中的部分內(nèi)容,會納入科舉考試的范疇。”
趙桓每說一句,這幾位的臉色就難看一分。
當(dāng)趙桓提出要放在科舉之中的時候,幾位大臣都破防了。
依舊是胡寅,他斟酌了再三,才仗著膽子道:“官家,臣,臣以為切切不可!大興教化,固然是好事。可若是這么一來,許多無知百姓都會卷入其中,他們絲毫不懂朝政,只會如盲人摸象一般,大放厥詞,胡言亂語,攪動人心。會,會給朝政落實帶來不便。”
胡寅說完,胡詮竟然也道:“官家愛民之心,臣等已經(jīng)領(lǐng)會。只是如此一來,怕是百姓難以承受。還請官家三思啊!”
趙桓臉上掛著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