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大金為重(1/3)
伴隨著趙桓的旨意,將近十二萬的宋軍,次第出發,一營接一營,向北進發,洛水尚未結冰,清冽的水流涓涓流淌,在河岸邊還有晶瑩的冰碴存在,映襯著東方的朝陽,發出七彩的光……
御營行進的速度不快,但卻十分穩健。
更讓人驚訝的是每到一處,都有民夫提前準備,等候著大軍的到來。
淳樸的陜北男人挑著扁擔,推著獨輪車,大紅的甜棗,一袋又一袋,堆積像是小山,在荊條編成的筐里,還有拳頭大的炊餅,以及一些煮熟的雞蛋。
這已經是他們能拿出來最好的款待了。
根本不許拒絕,努力塞給每一個士兵,直到看著他們收下,甚至吃到肚子里,這些宛如兵馬俑復生一般的面孔,才會露出笑容。
陜西的漢子們,毫不猶豫擔負起運送輜重的工作,挑著糧食軍械,唱著響亮的老腔,隨軍前行……
軍隊和民夫,兩條同樣龐大的巨龍,向北涌去,這一幕看在呂頤浩的眼睛里,這位龍圖閣大學士驚呆了。
他再看趙桓的目光,甚至有點像科舉考試前,去孔廟瞻仰夫子象的感覺了,這位官家把握人心的能力,還真是恐怖啊!
趙桓說他沒有退路,并不是夸張,而是在陳述事實。
他的將領在拼命,他的子民在浴血奮戰,他已經喊了快一年的全力抗金……都到了這個關頭,身為官家的他,還在后方按兵不動。
即便最后勝利,也會極大影響士氣,甚至讓人們懷疑,官家到底是不是真心抗金……
單純從抗金這個角度來看,只要勝利了,也就可以了,根本沒有必要冒險。但是趙桓卻很清楚,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根本不能用單純的軍事角度考慮。
他太需要民眾的支持,尤其是最底層的百姓。
甚至夸張點說,把戰敗和失去民心放在一起,趙桓都會猶豫的。
其實往回看就知道了,在幾個月的備戰過程中,趙桓主要的精神都放在陜西,一面和西夏結盟,一面卻是在落實耕者有其田,整頓西北,招募新兵,清理弊政,平反冤案,降低地租……
這些事情和三皇結盟比起來,顯得不值一提,而且趙桓也只是開了個頭兒,不敢說弄得多完美。
但是在機緣巧合之下,金人突襲,稍微有點起色的生活面臨著巨大威脅,就在一切都要破碎的時候,天子帶兵北上,拯救大家伙的命!
奇妙的時機,奇妙的局勢,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在這片古老的黃土高原上,大宋的軍隊和百姓,居然達到了暫時的魚水情深。
如果宋軍的紀律更好一些,戰場大勝,并且能把改革落實下去,讓百姓得到實惠,從此之后,這些樸實的老秦人,就是趙桓最大的助力,他們甚至能給你扛出一個秦漢帝國來!
趙桓哪里能跟大潮對著干……
“現在就是不知道粘罕會怎么判斷了,他要是放棄延安,繼續抄我們的后路,那可就糟糕了。”呂頤浩自言自語道。
而過來向趙桓匯報軍情的李孝忠聽在耳朵里,突然笑了,“呂學士,如果粘罕退了,豈不是說官家不戰而屈人之兵?你這一支大筆,還不會做文章了?”
呂頤浩愣了半晌,突然用力一拍腦門,真是糊涂了!
趙官家冒險北上,不就是像收割民心嗎!
只要金人不傻,就不會拱手送給趙桓勝利……看起來這一戰是在所難免了。
打吧!
狠狠打一場!
打出大宋朝的威風,打爛金人的腦殼,打出一個太平盛世!
呂頤浩瘋狂醞釀,甚至在構思在勝利之后,該怎么宣揚這一次的功績了。
只是事與愿違,隨著御營過了坊州,劉晏率領的三千騎兵,距離延安只有五十里的時候,金兵居然退了!
沒錯,大金的第一猛將,完顏婁室,率領兩個萬戶,向東北方向退去,退到了綏德軍,他們并沒有退出陜西,這一仗多半還有的打。
只不過大家誰也說不好,萬一粘罕真是個飯桶,看不出陜西的局勢,真的退兵了,那可就真的便宜趙桓了。
……
“副元帥,為什么沒有按商量妥當的,以五個萬戶,進軍關中?”
婁室竟然以近乎質問的語氣,跟粘罕說話。
令人訝異的是,粘罕居然不惱,而是苦笑道:“斡里衍(女真名),不是我不想派兵,奈何三太子不許啊!”
三太子!
完顏宗輔(女真名訛里朵)并不如他二哥完顏宗望那么耀眼,但是這家伙頗有謀略,基本上是宗望主外,他負責內部協調,屬于東路軍的二號人物,尤其是在完顏阇母死后,整個東路軍徹底落到了幾位太子手里。
阿骨打成年的兒子有四位,長子宗干負責內政,大約相當于金國的宰相,不過和他一樣負責內政的還有他的五叔完顏斜也。
大約可以把宗干視作次相,或者是少宰。
其實前面大宋國內,把粘罕當成國相,是犯了錯誤的。
粘罕的確相當于國相,但誰規定國相一定不能領兵的?大金自有國情在,豈能和大宋一概而論!
到了這一步,金國的勢力布局也就清晰了起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