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不棄(求訂閱)(2/3)
金人南下之后,各地豪強并起,他們招兵買馬,名為抗金,實則割據一方……”
趙桓嘆息,“都是土皇帝唄!朕要在河東用兵,就必須先擺平他們。如果這幫人覺得朝廷損害了他們的利益,甚至會和金人勾結,對吧?”
王稟無奈咧嘴,“官家圣睿,而且老臣還有一處憂慮,眼下御營兵馬驍勇善戰,忠心可嘉,只是老臣擔憂,一旦大舉行動,遠離補給,后路被金人截斷,或者野戰遭遇,御營可有十足勝算?”
這問題不用問別人,趙桓自己就心知肚明。
差距還是太大了。
眼下御營有兩大支柱,第一是豐厚的軍餉保證,不過也快花光了。第二,就是上下一心,士氣高昂。
論起戰術水平,士兵素質,相差還是非常懸殊,至于將領的能力,那就更不行了。
趙桓打得這幾仗,不管是牟駝崗,胙城,還是太原,都不是雙方放開手腳,在龐大的版圖上,進行真正的戰略決戰。
就拿太原來說,是靠著王稟和太原軍民的死守換來的。
粘罕也是垂涎河東的土地,不愿意放手,才打了這一仗。
而此戰的損失如何呢?
在攻城階段,金兵的損失差不多五千以上,只是這里面有超過三千是契丹一類的雜牌。
婁室的損失還不足三千,可就是這三千里面,有近一千的合扎猛安,其中光是韓世忠和靜塞鐵騎就解決了七百以上,居功厥偉。
可靜塞鐵騎本身,也是損失慘重。
剛剛在開封組建的時候,人馬一千,這一戰下來,犧牲過半,另外兩百多人成了殘疾,還能上戰場的不足三百。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殺敵一千,自損一千二的血拼。
王稟思忖再三,又問了一個問題。
“官家,老臣想請教,朝廷損失這么大,需要多少時間恢復?”
趙桓無奈道:“不管是靜塞鐵騎,還是御營兵馬,都不是憑空掉下來的。禁軍,西軍,折家軍,還有各地的勤王之師,從中選拔優秀人才,聚集而成。實不相瞞,就連靜塞騎兵的戰馬也都是何老將軍用命換來的。”
趙桓提到了何灌,把他的事情跟王稟簡單說了一下,王稟喟然長嘆,也是昔日的老友啊!
“官家恩遇武人,當真是前所未有,想來他也能含笑九泉。”王稟道:“由此可見,想恢復兵馬,絕非易事。可要老臣說,金人想要補充損失,反而是輕而易舉的!”
趙桓瞬間吸了口冷氣,臉色終于一變再變……只剩下一聲長嘆。
王稟見趙官家明白過來,也就沒有廢話了。
這里又涉及到了一個讓人萬分憋屈的事實……有人說大宋那么多錢,那么多人,只要暴兵,平推金人,輕而易舉。
還有人覺得以兩國的人口比例,哪怕三比一,十比一,大宋都是占優勢的,耗也能把金人耗死。
奈何這只是紙上談兵,如果真正按照這個辦法來做,只怕連怎么輸的都不知道。
就好像國防論和論持久戰,一個告訴你堅持就能贏,這是口號!另一個拿一整套理論告訴你,怎么堅持,如何勝利,這才是有用的方法!
現在要說一個挑戰常識的東西,宋金兩國,誰補充兵源更容易呢?
是金人!
從阿骨打確定兵民一體的猛安謀克制之后,金人想要調兵,只管下令就是,每個金人壯丁都會按照抽丁比例,自覺投入戰爭機器,彌補前面的損耗。
而且不考慮這種兵民一體的優勢,單純從募兵來看,也是金人有優勢。
他們吞并了契丹,拿到了難以想象的財富,而且潰散的契丹,奚人,甚至是燕云漢人,都是金人的上好兵源。
就連困擾大宋的戰馬,金人也是要多少有多少。
宗望退兵了,粘罕也暫時失敗了,可不出幾個月,東西兩路金軍,必然滿血復活,再度南下……
到了那時候,大宋能指望什么?
御營嗎?
的確可以。
但是要先解決御營的糧餉問題。
還是那句話,大宋不是沒錢,也不是沒糧食。
可大宋的錢糧,不是供應士兵的,甚至不是趙官家的。
憑什么認為人家會輕易吐出來?
想屁吃嗎?
說來說去,要想發揮大宋的戰爭潛力,必須要改制,要變法,要轉入戰時體制,要把每一文錢,每一粒糧食,都投入到抗金之中。
在二三十萬這個數量級上,大金的動員能力,遠超大宋。
可是把數量提升到百萬,那樣金人就算把陰兵都召喚出來,也不是大宋的對手。
所以想要平推大金,必須有百萬級別的暴兵能力,擁有一套最高效的動員體系……而這些都不是現在的大宋能做到的。
“朕懂了,不必拘泥一城一地的得失,關鍵還是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王稟沉吟道:“官家,老臣不過是一介武夫,年近花甲,并不懂朝廷大事。官家御駕親征,解救太原,老臣銘刻肺腑,無以為報。就讓老臣留在太原,假使金人再度南下,老臣依舊和他們周旋到底,也好給官家時間,從容……”
“不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