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亨里克古堡(1/2)
在高聳著的峭壁之上,屹立著一座巍峨的古堡。峭壁下被一條河流環抱,只有正面有一座石橋可供進出。
這座位于深山中的城堡是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由亨里克家族建造,那也是波蘭最為強盛的一個時期。整個內堡是哥特式風格的古堡。而外部卻是是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棱堡結構,建造的固若金湯。
據說是當時的那位領主有被迫害妄想癥,所以才在深山中修建如此堅固的城堡。
不過也正因為那個領主為了建造這座城堡橫征暴斂。最后被憤怒地暴民沖進城堡,吊死在了塔樓的窗口。亨里克家族也從此覆滅。
從那后城堡便一直被荒廢,直到波蘭復國后作為歷史古跡修繕。結果在入侵波蘭的戰爭中直接被德軍人占領。本來作為德軍高官的療養度假使用,但由于太過偏僻而鮮為人知。所以在1940年這里被改造成了關押俘虜軍官的高級戰俘營。
此刻運輸給養的卡車回來了。橋對面卡口的士兵檢查過后才放行。過橋時,箭塔上的MG-40機槍閃耀著幽幽地金屬光澤。駕駛員探出頭沖著箭塔喊道:“舒爾茨!我說過!在我過橋時槍口不要對著我!”
到了閘門時,兩名將袖子擼到手臂上的強壯德軍拉動沉重的絞索。沉重的鐵閘門緩緩升起。這樣運輸物資的卡車才得以進入。
運輸車輛行駛進城堡,只見內部寬闊地草地上是一排排的木房子。
那便是戰俘們的營房。最中央高大的內堡則是戰俘營營長的房間和德軍守衛的宿舍。
在這個戰俘營里關押著英國、美國、蘇聯三個國家的被俘軍官。共計265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英美戰俘。蘇聯戰俘只是少數。基本上在戰場上被俘虜的蘇軍要么直接被擊斃,要么就被送到集中營去做苦役。
只有對德國人有價值的蘇軍俘虜才會被送到這里。
別看這個戰俘營規模雖小,可是五臟俱全。有一間圖書館和劇場相結合的娛樂室。甚至還有一間酒吧和小型足球場。
在這里的各國戰俘由戰俘自己自行管理。英美戰俘基本上都聽命軍銜最高的一名英國空軍上校史密斯先生。
而蘇軍那邊則以一名軍銜最高的蘇維埃紅軍伊里奇中校馬首是瞻。
在這座戰俘營里,所有的戰俘都受到了人道的待遇。除了沒有自由。跟一個療養院也差不了多少。
葉唯明等人已經跟隨著運輸車來到了距離小鎮五公里之外的城堡。庫可夫放下手中的望遠鏡將它遞還給葉唯明。無奈地搖頭道:“這里的防守實在是無懈可擊。肯定無法通過武力奪取這座建筑。”
老謝爾蓋接口道:“這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棱堡,結構簡直太完美了。如果在這里駐守八十個人,即使是用一個團來進攻也很難拿下。”
葉唯明放下了偵察機拍攝的照片。他現在已經能確認這里就是他們的任務目標。于是便開口道:“先找個地方休息一下。”
戰俘營內,幾個戰俘正在卸下運輸車上的物資。這次的物資里竟然有久違的報紙。這對于一直渴望知道外面消息的人們來說可是視若珍寶。
一個英軍少尉飛行員抽出一份報紙閱讀了起來。一則最醒目的報道《卡廷森林,布爾什維克暴行》。上面講到德軍在卡廷森林發現了8個埋有幾千人的葬尸坑,從照片上能看出死者軍服,他們是波蘭軍官,死亡時間大約在1940年春天,都是被人“熟練地用手槍從腦后擊斃的”,**宣稱這是“典型的布爾什維克暴行”。
他直接將報紙丟在地上,一下將另一名同樣出公差的蘇聯戰俘撲倒。旁邊的戰俘拉都拉不住。英軍戰俘一邊攻擊著那名蘇軍,一邊喊道:“你這個劊子手的兒子!”直到德軍趕過來才將他們分開。只見兩人臉上都掛了彩。
這一切都被在城堡最高塔樓上喝著咖啡的德軍上校菲瑟爾看在眼里。作為戰俘營最高長官這都是他安排好的。他立即以這次打架為借口,用廣播命令所有人集合。
在足球場上,美、英、蘇三國戰俘在操場上列隊完畢。
菲瑟爾整理著自己的白手套,向戰俘代表敬禮。他開口道:“我想你們已經知道了,布爾什維克在卡廷森林屠殺了數萬的波蘭精英。這足以彰顯德意志帝國發動這場戰爭的正確性,這邪惡政權也必將被第三帝國所消滅。不過希望你們要遵守秩序,不要違反戰俘營的紀律。違反了紀律,就要受到相應的懲罰。”
說完就微微偏頭示意手下行動,兩個德國士兵立刻將挑事的英軍少尉抓起來。將他兩只手吊在鞭刑架上,然后粗糙地扯開他的軍服露出整個后背。
史密斯上校立刻阻止道:“這是俘虜內部的事,他的罪過不至于被鞭刑。”
可是菲瑟爾并不在意英國人的抗爭,只是說道:“只有嚴格的秩序才能產生自由,不是嗎?鞭刑三十。”
德國士兵將鞭子沾滿水,正要行刑。那名被打的蘇軍中尉立刻喊道:“這事不怪他!要罰就罰我吧!”
這名被打的蘇軍中尉正是斯大林之子雅科夫·朱加什維力。
英美戰俘紛紛交頭接耳道:“這個劊子手的兒子又在假慈悲。”
不過菲瑟爾只是冰冷地說道:“四十鞭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