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人間! 第254章 調查之路!(2/3)
那么之前的一切美好,是不是就會隨之而改變?但,到底是會變得更好還是更壞呢?
他們不置可否,也都很擔心會出現更壞的情況。他們誰都不敢保證一定會變得更好,但是至少現在的美好是明確了的,是不用再去努力經營和規劃的。比起賭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倒還真不如就好好的把握現在。
所以他們現在這樣的顧慮,彼此都心中有數的。@·無錯首發~~而且,傅斯年也看在眼中,明白在心頭的。也因此,他不打算以長輩的身份去對他倆施加壓力,任由他們自己發展好了。至于之前說的要點醒一下他們,他是這么想的,也打算這么去做。因為他覺得點醒不算干涉,只是一種引導而已。
這段調查之路,實際上一點也不漫長,畢竟他們幾天前才剛走過。所不同的是,這一次傅斯年和他們在一起。傅斯年作為他們兩個人最重要的親人,陪在身邊自然比不在身邊要好。再說了,他倆實際上早就已經習慣了有傅斯年陪在身邊的日子。
那段不讓他們陪著的日子里,他們雖然擁有了難能可貴的自由,可以不用再圍繞著案子轉了,也不用再費盡心思去思考,去分析,去調查了。他們可以去做一些年輕人經常做的事情,也就是各種娛樂啊,各種打交道啊,各種玩耍啊!
反正年輕人嘛,精力那么的旺盛,他倆又不缺錢,至少有著大把的時間沒辦法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那就退而求其次,跑去好好的享受享受生活唄!其實,很多年輕人都思考過,人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他倆也思考過,他倆雖然熱愛查案,但是查案總不能伴隨他們一輩子啊!而且,他們也察覺到了,其實傅斯年是并不需要他倆接他的班的。
傅斯年希望的是,這兩個年輕人能
夠擁有自己的生活,別整天就知道圍著他轉了;外面的世界,還有著很多等待著他們去發掘,去感受的了。局限于這么狹窄的一個領域,會阻礙了他們大好的前程的。
再者說了,這兩位年輕人都是大學畢業生,放著那么好的專業不管,白白的浪費了讀的二十幾年的書。要是他們畢業了之后就一直窩在傅斯年的偵探社里面,那還讀什么書?那還上什么大學?那還找什么工作啊?直接就跟著傅斯年學習就行了,那傅斯年花那么多錢培養這兩個孩子成才,又是為了什么呢?就為了將這兩個孩子,留在自己的身邊?
傅斯年自然是不想這樣的,但這兩個年輕人從小就崇拜他,而且從小就依賴著他;這不,依賴成了習慣,就開始自我局限了起來。其實傅斯年也不是反對傅淼和溫嘉蓉查案,只是覺得。
當偵探不好,畢竟不是體制內的,一點也不穩定,還不正規,有點像野人的感覺。
考到警察學校里面去多好,或者考一個警方的編制,成為其中正式的一員。如此一來,他們就是官方認可的警察了;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調查案件了,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還能夠有一個安穩的生活保障,不用像他這樣,游離于體制之外。
仔細想一想,傅斯年又能夠再干幾年呢?歲月不饒人吶,他像不服老也不行啊!所以呢,還是想開點好,他現在還有余力,可以幫這兩個孩子,好好的謀劃一下未來。等吧,還是等過了這段時間再說吧!
這起連環失蹤案攪得他焦頭爛額的,他并沒有太多其他的心思,去深入的研究下去。畢竟兩孩子的未來不是件小事,還是需要多花點功夫的;至少,他的那些人脈得好好的利用起來吧?不然的話,即便孩子們有實力,但是沒有關系的話,可能還是沒那么公平,沒那么容易得到自己想要的待遇。
大人們想要放手,但是真正能放手的父母又有多少呢?孩子們即便很成功,很讓他們放心,他們也會忍不住去操心,去東叮囑西叮囑一番。不想干涉孩子們的生活,但總會忍不住給孩子們提點自己的建議。這建議提著提著,有時候就會忍不住變成一種制約和強迫。父母累,還是也感到有壓力。所以這不是何必何苦的問題,而是父母的一種共性,一種天性。
一方面可能是想要尋找自己的存在感,另一方面也不那么容易學得會放手。畢竟,孩子們可是父母們花了十幾二十年的心血培養出來的,真的是千辛萬苦才培養出來的一個孩子。
哪怕明知道孩子已經很懂事了,已經長大成人了,可以放心的放手了。但是到頭來,還是忍不住關注孩子的一切;也同時,企圖向孩子們傾訴,希望同孩子們保持關系的同時,也讓孩子們意識到自己也老了,需要孩子們反過來關注了。@*~~所以,父母難吶,難就難在很難無私的奉獻啊!
這一路上,只有小時,但是一大兩小卻各自想了很多很多;不知道為什么會想那么多問題,就是會忍不住去想,在這條調查之路上。他們也不是一句話都不說,那就太奇怪了。只是不說話的空擋里,沉默的那么幾個時刻當中,他們忍不住胡思亂想了起來。
馬上要到站了,馬上要來到D市了。他們下了車,什么也沒說,就直接朝著方開大學的方向坐車而去。這大晚上的,他們心情很急切,所以沒有考慮太多。先隨便找個地方住下來,之后隨便吃點什么,就走進了方開大學,要放開手腳,好好的調查一下方開大學里的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