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疏浚河道(2/2)
嘆。
而林則徐看著阮元成功疏浚河道,似乎也明白了什么……
“凡行事,不可為表面繁難所惑,須得詳加考查,得以實證,方知可行與否。僅觀其大略而謂之不可行,徒誤事耳。”這是河道疏浚那一日,阮元對林則徐感慨之語。
很快,第一批北上運船便即到了天津,相繼抵達通州交卸漕糧。阮元也與林則徐道別,林則徐自北赴京城,重任翰林去了。而正是阮元督漕得當,漕糧并無漂失,完漕之后,尚有不少余糧,嘉慶便也同意了阮元建議,準許漕幫自行出售余糧補貼水手之用。各幫旗丁水手一時也是歡聲雷動,感念皇恩之余,也紛紛盛贊阮元寬仁體恤之心。五月末時,阮元回到淮安,也開始準備迎接第二批糧船,再度北進運糧。
而這一日的漕院內外,卻也出現了難得的熱鬧之景。
“這位軍爺,您再仔細看看,咱們這次送來的東西,既不是什么奇珍異寶,也不是金銀綢緞,只是杭州的一些特產,就這樣的東西,阮漕帥也不愿意收么?要不,您也幫我們再問一問,如何?”這日漕院門前,一名書生帶著兩個隨從,帶了幾個竹簍站立門前,卻是張鑒得知阮元前來淮安上任,特意前來拜訪,可是漕院兵士都已經經過阮元再三嚴令,不得接受任何外人禮物,是以即便張鑒所攜,僅為特產,衛兵卻還是犯了難。
“這……這位先生,我們大人對收禮的事,一直要求最嚴,若是咱們隨便放您這些禮物進來,一定會被嚴懲的。雖然您這些也只是……只是燒酒、楊梅和蜜柑,可是……可是我們也不清楚……”看兵士的樣子,似乎也覺得這樣的禮物一律不收,多少有些苛刻,但他遲疑半晌,卻終是沒有同意張鑒的請求,看來阮元平日治吏,果然嚴于他人。
“那……要不你這樣跟漕帥大人說一聲,就說我是他在杭州時的學生,怎么?漕帥大人平日最是重視學問,難道他自己的學生來了,他還能不見嗎?漕帥大人的脾氣是還是清楚的,只這樣說上一句,大人絕不會訓斥于你,怎么樣?要是漕帥大人果然斥責你,那……那這些燒酒蔬果,就都給你拿去,你看夠不夠啊?”張鑒眼看兵士態度堅決,也只得搬出師生之誼來說服他。
“那……要不我試試吧。”兵士聽張鑒這樣一說,方才小聲答道,向內走進數步,卻又奔回,小聲對張鑒道:“先生,若是漕帥大人愿意讓你們進去,這里的蜜柑,能不能留兩個給我啊?”
“哈哈,好啦,這聲音啊,我可是一聽就聽出來了,不是春冶,還能是誰啊?”就在此時,一個各人都非常熟悉的聲音從漕院之內傳了出來,果然是阮元到了,而這時阮元身后,還有三個各人都不熟悉的文士。阮元看著那衛兵,也對他笑道:“你面前之人不是別人,是我在杭州認的學生,更何況我看他這禮物,既沒有金銀珠寶,也沒有其他珍奇之物,若是這樣的禮都不收,也未免太刻薄了。當然了,你能夠堅持規矩,也自該賞,你方才不也跟春冶問了嗎?想要兩個蜜柑回去,對吧?”說著,阮元一邊看著張鑒拿來的幾個竹簍,一邊點頭道:“好,今日這里蜜柑我看不少,可以給你十個,但剩下的,我也不能再客氣了啊?”
“這……多謝大人!”衛兵聽聞自己所得已經遠超最初請求,也連連向阮元道謝。
“好啦,春冶也進來吧,正巧,今日麗正書院那邊,也來了幾個生員,想著來我這里詢問些入幕之事,你也一起過來,也讓我看看,你這兩年下來,學問可有長進啊?我可還記得呢,去年你給我來信,說是想作一部《皇清學案》,如今可有成效啊?”阮元一邊說著,一邊也帶了張鑒入府,各人來到書房,張鑒向各人告知了自己身份,三名陪同阮元的文士見他儒雅穩重,也當即將自己姓名相告,愿與張鑒結友。
原來這三位與阮元一同在漕院之內的文士,其中一人年歲較長,名字叫做包世臣,字慎伯,另兩人年紀較輕,一名丁晏,字儉卿,一名蕭令裕,字梅生。丁晏和蕭令裕都是初取生員,在麗正書院讀書,被江藩發現賞識,進而推薦給了阮元。而包世臣雖然也是生員,卻已經在當地多名府縣官員幕中做過幕友,阮元在淮安督漕,偶有閑暇,也會前往麗正書院講學,包世臣素聞阮元之名,便即到麗正書院拜訪,這才認識了阮元,阮元見三人不僅精于學問,更是對漕運政事多有關心,便也時常延引三人到自己幕中辦事,講論經術之余,也讓三人多了解一些官府實務。說起張鑒治學之事,張鑒卻也有些慚愧,雖說《西夏紀事本末》已然有了初稿,可《學案》之事終無所成,好在阮元也沒有責怪他。
,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