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9章 賑災安排與決口(1/2)
“陛下,洪峰已經快到開封城了,這里太過危險,還是早些撤走吧!”貼身侍衛劉勝邦來到馮云山身邊,和義王石達開、乙七師師長蔣天益,一同勸道。
他們也搞不清楚馮云山怎么會來到這開封城。只是聽說這洪災馬上來臨,心中擔心無比,萬一黃河沒有如陛下預料的那樣,在后面的蘭陽縣境內一處叫銅瓦廂的地方決口,而是在這開封府或者半路上決口,將剛登基不久的馮云山給沖走了,那豈不是成了天下最大的笑話?
而馮云山來開封,其實根本沒想那么多,他只是清楚這處地方不會決口,而這里是決口之地的上游,沒那么危險而已,順便,領著討虜軍押送賑災的糧食趕到開封,就被暴雨阻塞在開封城了。
而且,沒有人比他更珍惜自己的命了。剛當上皇帝,大好的生活還在后面,別說死,就是再來次穿越讓他回現代,他也不愿意了。但心中的對這個時代的責任,讓他又不得不來這個洪災的中心和黃河決口歷史災難的現場,否則,他一輩子都不安心。但為了自身安全,他沒有對外聲張,甚至除了陪同的石達開外和蔣天益、劉勝邦等人外,連魏源他們都沒通知,只是悄悄地讓劉勝邦調派了兩千原本的圣王王府衛士,如今改名為帝國御林軍的精銳,護衛著他來到這黃河邊上。
但其他像劉勝邦和蔣天益這些手下不清楚這些,由于開封歷來是黃河決口最為受害的地方,陛下這到這兒,在他們眼中,自然是為了百姓親臨危地之舉,讓他們感動之余,不免又很是擔心。
“別慌,不是說了有禹帝托夢給朕,是在蘭陽境內決口么?這里是開封,安全得很。山東巡撫崇恩到哪兒了?”馮云山轉移話題問道。
“稟陛下,崇恩已經與欽差魏大人會合,如今應該在曹州府與大名府東明一帶監督開挖黃河古道。要通知他們來此見駕么?”劉勝邦問道。
“不必了,讓他們安心做事,現在沒什么比救災更重要。朕本來不該來的,只是朕心中真的放心不下。”馮云山不想因為自己反而影響救災。
“陛下心系百姓,實乃帝國百姓之福!”石達開等人由衷嘆道。
馮云山擺擺手,自當上皇帝之后,身邊的人,連石達開都開始奉承的話多了起來,難道是自己的權威越來越盛?
他對蔣天益道:“蔣師長,朕命你全權負責這河南與陜西兩地黃河一帶的賑災,所有地方官全部由你指揮。若有不配合,可先抓捕后稟報。只是有一點,必須給朕將災害減到最低,若是有大量災民,朕拿你是問!”
馮云山的這話,卻是有些嚴厲了。
蔣天益連忙拍胸口保證下來:“陛下,微臣愿立軍令狀,若是賑災不利,提頭來見!”
馮云山滿意地點點頭,對眾人道:“倒不是朕過于嚴厲,實在是不放心。自古百姓碰上這種天災,便是人間慘劇。”
“朕記得前清妖道光二十八年的長江水患,荊州府幾個州縣顆粒無收,災民四處逃難,挖草根,剝樹皮,摸魚抓鼠,拋妻棄子或變賣兒女者到處都是,甚至還有城中災民取街上糞渣食之者,鄉野之處更是發生強人相食的慘劇,死人尸骨充塞道官道,實在是駭人驚聞!”馮云山有些痛苦地說出他曾經記憶深刻的關于洪水的印象,強調道:“這些,朕決不允許在中華帝國出現,絕不讓朕的治下,餓死大批百姓,出現類似的人間慘劇!因此,拜托蔣愛卿了!”
蔣天益滿眼含淚,跪地拜倒:“陛下放心!”
當下,馮云山又下旨,決定對整個黃河流域一帶受災區域進行全免賦稅一年,緩征一年。當然,具體的減免的標準,仍由財稅部去制定,根據受災嚴重程度,分類對待,分級進行減免稅賦,但因為災后重建需要勞力,自然又將減免的稅賦替換為勞役,輔以粥米、工錢。同時,馮云山又強調,為了平衡物價,對陜西、河南以及鄰近災區的沒有受災的州縣,也進行暫緩征收,確保整個受災的地區附近物價平穩。
最關鍵的是,馮云山要求對留用的地方官吏,必須嚴加監督糾察,發現有趁機牟利的地方官員、討虜軍將士以及本地劣紳,對于這些發災難財的人,必須嚴懲。對于治腐,從一開始,馮云山便進行高壓政策,雖然不能完全杜絕,不過,他還是能做一分是一分。
這天夜里,馮云山最終還是沒能扛住劉勝邦和石達開兩人的勸阻,離開了開封城,搬到開封東北方向與蘭陽縣城之間的一處山崗之上,這處山崗地勢較高,不過也不是天然的山崗,想必是自古攔截黃河堤壩日積月累堆成的土崗。
在這土崗上安歇了一晚,第二天蒙蒙亮,馮云山便被一陣馬蹄聲驚醒。
十余匹快馬從東邊的蘭陽城方向疾馳而來。
不一會,石達開滿臉著急地求見馮云山:“陛下,大事不好,黃河決口了!正是陛下所說的,蘭陽縣城北邊二十里的一處叫銅瓦廂的堤壩。”
“什么時候的事情?決堤多久了?”馮云山心中一驚,果然還是發生了,而且還真是這個叫銅瓦廂的河段決堤。看來這黃河并未因為自己的穿越,而收到絲毫影響。想到自己提前做的預防,還請了魏源前來提前治理,修筑引水渠,將黃河引入宋代的黃河故道,又提前疏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