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謀劃緬甸戰略(1/2)
馮云山正奇怪,蕓南布政使桑春榮又接著說起來:“圣王,蕓南的茶葉也是一大筆財稅來源。以普洱府為主的六大茶山產區,滇西滇中以及滇南都有數十萬茶農以此謀生。滿清康熙時期,滇茶開創出向西藏、緬甸互市茶葉,使得茶葉賺錢起來,而雍正將普洱茶列為貢茶后,普洱茶的身價和產量都飆升,推動蕓南的茶葉產業大規模展?!?
“圣王,根據布政司的統計,前幾年蕓南一省的茶園面積達到四十余萬畝,年產茶13萬擔,其中普洱茶便有7萬擔,一半以上銷往省外,一年能有二百萬兩銀子的產值?!?
“這么多?”馮云山驚嘆起來。這樣說來,相比廣西,蕓南確實更加的富饒。
“很好!你們介紹的情況,對本王很有用處!”馮云山看向眾人,一臉深意地道:“蕓南的礦產豐富,銅礦更是全國之位,茶葉也是產值誘人,而井鹽和糧食又能自給自足,靠著這幾樣,便能展得很好。唯一的問題,便在于交通不便!對此,你們可有什么好的意見?”
吳振棫等人相互看看,均是搖頭不語,任誰也知道,蕓南多山,自古交通不便,以人力開鑿山路,徒勞無功。
馮云山不由也嘆了口氣,這蕓南的交通問題,確實很難解決。不說這個時代,即便是后世,也是等進入世紀后才鐵路高四通八達。在蕓南,修條路,還不如將那個地方放棄搬遷到其他地方來得實際。
蕓南鹽法道員王成璐看了看馮云山,小心翼翼地道:“圣王,滿清朝廷其實也想過改變蕓南的道路交通,不過都不甚理想。乾隆初年,曾撥銀上百萬兩,查勘金沙江水道,組織民夫數萬開鑿疏浚河道,但開鑿八年后,還是灘險難行,銅沉船翻,終歸無益,只有載重4oo擔的枯牛小船可以從金沙江部分通航至四汌敘州府?!?
“哦?還有這樣的事情?”馮云山終于有不清楚的地方了,他從前世歷史上也沒了解過,滿清居然還花費了這么大的力氣,開鑿金沙江,想讓蕓南至宜賓段通航,雖然總體上失敗,但竟然還能以2o噸以下的小船通航,也算是一個巨大的成就了。
要知道,直至馮云山穿越過來的那個時代,有挖土機等大型作業機械,都無法開鑿金沙江疏通航道,最后不得不采取修建水電站的方式毀滅性地開水利資源,估計也是實在迫于無奈了。
看來,水路航運方面,自己還是不用費這個心思了。
還是從6路著手改善蕓南的運輸吧,這么多的銅,馮云山記得蕓南還有鉛、鋅、錫等有色金屬產量,都是居全國之,以后在自己手中肯定要大規模開,關鍵在于如何運出去。
馮云山可不想看見自己手中出現開采出來的寶貝,卻無法運出去堆在昆明倉庫里。
“既然能通過金沙江運往敘州府,哪怕是4oo擔以下的枯牛小船,也相當于2oo匹馬的運輸隊伍了,為何還會有鑄錢之銅存留三百六十萬斤之巨,因為無法運走滯留昆明?”馮云山不解地問道。
王成璐苦笑道:“圣王,還是因為劃算不劃算的原因。金沙江通航的,只是東川府巧家廳至敘州府這段,從昆明至巧家廳,還有五百余里,也都是崇山峻嶺,崎嶇難行,只能靠滇馬駝貨,運費昂貴。而這些馬幫都是逐利而為,因此,也只有茶商、鹽商等才雇得起馬幫運貨,官府的銅,只能在馬幫沒生意的時候,順路捎帶一些?!?
馮云山恍然大悟。不過,說起馬幫,便想到這蕓南著名的茶馬古道,不由問道:“王大人,這茶馬古道,具體是哪里通往哪里?”
王成璐精神一振,侃侃而談:“茶馬古道?圣王,你說的是這蕓南的茶馬通道吧,說起來是從唐宋時代便有的,也算是古道吧。不過真正興旺,還是滿清乾隆年間。主要是以普洱的那個產茶區為中心,分為四條主干,兩條分支,一共四個方向的馬道。”
“最常說的茶馬通道,便是滇藏茶馬通道,從普洱出,經大理、麗江、德欽,至西藏;而另一條,則是普洱出,經過昆明、曲靖或是邵通,出滇入川或是入黔,轉往北京。這兩條干線,最為重要。而另外的,則都是去番邦的,兩條主干,兩條支線。主干的,一條是普洱出,經過車里司(景洪)、勐海,徑直通往緬甸;另一條,則是由普洱出,經過江州、勐臘等地,去往南掌和暹羅等地?!?
“另外還有兩條分支,一條在西,以大理城為起點,經騰越后出滇,前往緬甸和印度;另一分支在東,以昆明和普洱為起點,先至元江州城,再順著河谷,經蒙自、河口,至越南境內。”
聽到王成璐說起這里,馮云山不由腦中想起古代人的馬幫駝運貨物的情景。不過,這馬隊,運運貴重的茶葉還可以,運糧食運鐵器,還真是代價太大了!
想起后世修筑的滇緬鐵路和滇緬公路,滇緬鐵路因曰軍入侵的戰爭導致不得已摧毀本已修建大半的鐵路,功虧一簣;而滇緬公路,在絕大部分是老人、婦女和孩子的2o萬勞工耗費8個月時間,用最原始的肩挑手抬方式,在崇山峻嶺間,修筑了一條舉世矚目的長達一千公里的簡易公路。
而后世修建成功的滇越鐵路,為法國殖民者修建,全長八百多公里,耗費1.6億法郎,前后7年時間,招募二三十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