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幕 乙酰苯胺(2/3)
他們在得到消息的之初,是想要看看到底是誰如此大膽的想要挑戰船長。
要知道,之前挑戰他的人,不是已經落魄地去流浪,就是已經連尸體都找不到了。
但是,讓他們詫異的是,范德比爾特的攻擊并沒有來。
反倒是讓他們見識了一個奇跡,一條三個月從新英格蘭貫通到南方前線的奇跡。
最先動起來的,是股票投機者,隨后而動的是其它鐵路公司的老板,再次而動的則是圖書出版商。
因為,五月花上的新教徒信奉的理念是人人都可以閱讀,都可以解讀圣經。而不是從牧師神父那里,獲得他們的解釋。
而想要自己閱讀圣經,首先需要做到的事情,就是認識單詞。
而認識了足夠多的單詞后,能夠進行閱讀的就不僅僅只有圣經了。
因此,美國雖然是一個較為后發的工業國。
但是,在它的核心工業地區,這里的識字率,與工業最發達的英國相比,都要更高一些。
無論是知識的傳承,還是消遣解悶,甚至就連日常的工作中,都需要大量的文字才能闡述清楚問題,讓事情好做。
久而久之,在這之上,就誕生了專門服務于閱讀者的企業。
其中,一部分信奉的是將最新的消息,傳播到其它的人那里。
這就是新聞。
另外一部分,信奉的則是用更多的時間,進行更加深入的寫作,最終出品的是圖書書籍。
而這兩種,一種是新聞寫作,另外一種是非虛構寫作。
而克萊登報業集團,在最近引爆的領域,則是虛構寫作,也就是——寫作。
在美國報業集團,推出故事咋是三巨頭之前,寫作雖然一直都有。
但是,最好的時候,也只是在報紙上開一個專欄而已。
因為,行業的從業者,認為人們關注的是事實,而并非故事。
因為,相比于,想要看故事,為什么不去看歌劇,為什么不去看話劇呢?
它們的體驗,豈不是更好?
而新聞除了報紙能夠提供外,還有什么可以替代么?
但是,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問題。
市民階層雖然在崛起,但是他們卻并不是能夠闊綽到每周都能去聽一次歌劇。
就算是他們能夠一天聽一次,又怎么有那么多新劇給他們聽呢?
的確是話劇、歌劇的替代品。
但卻足夠的廉價,不光是傳播的成本廉價,就連創作的成本也同樣廉價。
歌劇和話劇,需要曲作家、劇作家、演員、演奏者的傾力協作。
在沒有電力擴音設備的年代,又要用精巧的建筑學,構建出一個精妙的聲學傳播結構。
這樣高昂的成本,怎么能夠讓戲劇和歌劇普及呢?
則不同,一個人一沓紙一支筆,就可以進行創作了。
哪怕是變成印刷品,成本也要比排練和蓋劇院要來的低得多的多。
這也是美國報業集團的雜志能夠廣泛傳播的原因。
之前的人都是傻子么?
看不到么?
看的到,也不傻。
但是,底層想要去做的時候,缺乏資源。
而頂層又不見得想要去做。
既然現在賺的錢又不少,為什么要去做新的事情呢?
絕大部分人,哪怕是那些成功的人,也遠比他們想象的要有惰性。
只有當他們覺得一件事情,沒有任何風險的時候,才會去做。
而什么事情沒有風險呢?
就是模仿。
如今,除了三本最優秀的雜志。
美國的南方和北方,已經有超過三十種雜志了。
雖然,包括三巨頭在內,也沒有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發行。
但是,也顯現出了一片繁榮景象。
特別,是在這個戰爭的年代。
軍旅文,以士兵和將領為主角的開始流行了起來。
當然了,南方的雜志里,是南方取得了勝利。戰勝了窮兇極惡的揚基佬。
而在北方的故事里,則是智慧英勇的北方人,戰勝了南方人,解放了黑人的奴隸,讓他們獲得了自由。
當然了,這一切與愛爾蘭籍的托爾沒有什么關系。
托爾現在只是為了自己的全身,哪里都不再疼痛了而興奮。
與他一同工作的工人們,也同樣的興奮。
對于他們這些每天都超重干活的人來說,身體總是有各種各樣的地方,超限度的使用了。
雖然,身體會自我修復。
但是,人類是有極限的。
除非不當人了,不然如果完全忽視身體的健康程度,超限度的工作,哪怕壽命比較長,也絕對不會好過。
是他們不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么?
不!
不是!
相比于未來的身體健康,他們更需要的是眼前的活下去。
但是,想要活下去,又怎么輕松呢?
“醫生那里,這個藥還有了么?”
有人小聲地問道。
“有!我看到好多好多!”
“那我們過去再要點?”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