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幕 坑(2/3)
們一下子就覺得人身已經得到了釋放。
曾經不可能完成的復仇,已經有人幫他們做了。
并且,當他們看到了報紙上對于杜邦爆炸的報道。
有些人就拿起了自己的筆,敘述起了杜邦的罪惡。
“杜邦的七宗罪!”
“揭露杜邦罪惡的一生!”
“我曾經很幸福,知道我的家庭遇到了杜邦。”
這些文章完全是自發性的,擁有真情實感。
哪怕這些字句,看上去并不像是新聞報道,但是卻擁有真情實感,只要在合適的時間報道出去,就會對杜邦產生嚴重的打擊。
杜邦的股東們,得知杜邦的工廠炸掉了之后,沒有人喧鬧著要分股份走人。
幾乎所有的人,都打算再造一個工廠。
當然了,此時的杜邦,已經沒有剩下太多技術人員了。
甚至,現在還剩下,沒有加班的技術人員,對于再造一個工廠也是一臉懵逼。
因為他的能力有限,所以他根本就做不到再造一個工廠。
不過,幸運的是,在這個蕭條的時間里,曾經設計過造船行業的資深總工程師,說不定都在路邊賣漢堡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再招一些技術人員,簡直不要太輕松。
不過,與此同時,他們也沒有放棄尋找罪魁禍首的念頭。
可是,他們調查了半天,卻調查不出什么來。
這倒不是道格這邊的反偵查意識有多好,只是這個時代對于調查來說,科技水平依舊不夠。
不過,水平不夠,可以依靠人來湊。
杜邦請了幾乎所有偵探,想要讓他們探明到底是誰對他們動的手。
面對著巨額的獎金,偵探們哪里能把持的住?
他們甚至都沒有看過掏錢這么闊氣的雇主,更別提比傭金還要多不知道多少的獎金。
盡管偵探們并沒有調查出什么,但是他們依舊在努力的調查。
他們說,他們不是為了錢才這樣努力,而是他們堅信著一個信念,那就是“凡是走過,必有痕跡。”
一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算他是一個不與任何人交流的野人。
如果有人要尋找他,也能通過他留下的痕跡,尋找到他。
偵探們中間有一個說法,任何一個人,只要在這個世界上存在過,他就會像是踩在雪上一樣,留下自己行動的腳印。
反偵察能力低的人,就是過膝的鵝毛大雪,穿著嬰兒盆那樣打的鞋子,踩出來的痕跡。
只要不是瞎子,就能夠看出來。
而那些反偵察能力高的人,就像是整個冬天里好不容易盼來的第一場雪,薄薄地,腳印落上去也是輕輕的,但還是有可能根據這些,分析出很多有用的情報。
不過,哪怕走過就會留下痕跡。依舊還是怕一件偉岸的東西,那就是——時間。
沒錯,就是害怕時間。
證據就像是在雪堆里的腳印一樣,一旦雪融化了,腳印也就不存在了。
因此,雖然偵探們嘴上說的好像是很有信心,但是他們其實一個個都快著急死了。
那……那么多錢!
只要干完這一票,豈不是移民英國都行?
只不過,聽說英國的氣候不是太好,總是陰雨連綿的天氣。
這樣的話,抓住了制造爆炸的人,說不定移民法國也行。
雖然,這樣做白日夢的偵探,連法國都沒去過。
只是聽說過巴黎這么個地方。
調查作案人員謀求反擊的杜邦,也沒有忘記在宣傳領域反擊。
他們開始找媒體洗白了。
甚至,他們還找了不少美國報業集團旗下的公司。
對于這樣的洗白文章,布萊爾特意向道格請示了一下。
之所以要請示,主要是因為布萊爾不確定要不要為杜邦洗白。
道格對此倒是來者不拒,他讓布萊爾酌情將絕大部分報紙,都分別與杜邦談下了合作。
談下了合作,洗白的文章發表了。
但是,效果卻沒有杜邦想像的那么好。
因為,這些洗白,幾乎沒有人認賬。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杜邦那邊的人,洗白的時候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洗白的內容,只有有真實性,能夠讓讀者產生信服的感覺,他們才能夠相信。
像是杜邦提供的文章,都是那種文字水平較差的文章。
這種文章,甚至起到了反作用。
杜邦對此也沒有什么辦法,他們唯一能夠想到的,就是雇傭一位優秀的記者,寫更好的洗白文章了。
至于為什么不是所有美國報業集團的公司,都接了杜邦的廣告。是因為布萊爾不想杜邦發現異常。
如果所有報紙,都答應了杜邦,說不定杜邦那些人真的能發現一些什么。
例如,發現美國報業集團,真的就是美國報業集團,而不是隨隨便便起了一個很高大上的名字,其實只是一個所有事情只有一個人做的小公司。
但是,在這個名稱愈發浮夸的年代,美國報業集團,算不上是最浮夸的。
除了美國報業集團之外,像是泛美報業集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