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幕 輿論的天秤開始傾斜(1/2)
純機械運作的報紙排版機,看上去就像是一樁黑山。
三米多高的機器,從上到下,能看到無數齒輪、皮帶,傳送結構。
污濁的潤滑油與油墨交相呼應,布萊爾站在機器前面,在鍵盤上熟練的鍵入新聞內容。
如果真的從廠家定制,這樣一臺報紙排版機的價格不僅十分昂貴,也不可能這么快就用上。
眼前這臺報紙排版機,來源于銀行。
不是紐黑文黑鷹銀行,而是一家總部處于外地,道格聽了幾次還沒記住名字的銀行。
這個年代從銀行貸款,很少有所謂的信用貸款。基本上想要拿到貸款,總是需要付出點什么。
而外地那家倒霉的報社,在不合適的時間選擇了抵押擴張,最終的后果,也只能是抵押物被銀行封存,便宜了布萊爾。
報紙排版機雖然在道格看來,自動化程度太低,用起來傻傻的。如果打錯一個字母,就需要將整排文字全部撤掉。
但是,就是這樣的機器,效率也遠超之前的手工排版。是這個年代報紙能夠泛濫的基石之一。
布萊爾作為這個年代的資深媒體人,不僅寫報道快,操縱起這樣的機器同樣很快。
在他的炮制下,一起報紙很快就排好了。
將紙張送入滾筒內,搖動曲柄,油墨印滿紙面。帶著特殊氣味的報紙,就新鮮出爐了。
“老板你看。”布萊爾雙手捧著墨跡還沒干的報紙,第一時間走到道格身邊展示道。
道格的目光從排版機移到布萊爾身上,再從布萊爾身上落到報紙上。
報紙的第一版上漆黑粗大的“紐黑文時報”花體報紙名稱下,就是《從一個小工廠主的死到一個小擦鞋匠的一生》的新聞標題。
這篇新聞長篇累牘。
從史密斯印染廠的起源說起,期間談到印染廠的種種作為,到最后再寫到他四處借債,最終破產。
而后,又寫到因為他的信用問題,無人接手他的工廠,最后接手他工廠的人,卻被他襲擊,而他則被擊斃。
永遠要記住,只要是人寫的東西,就會有主觀情緒。
就一篇新聞來說,低劣的記者可以將一篇自我感覺沒有摻雜個人情緒的文章,看上去摻雜了個人情緒;高絕的記者則可以讓一篇慢慢私貨的報道,看起來真的很中立客觀。
布萊爾顯然是后者。
雖然他整篇報道,從字面上看,都是在袒護史密斯。但是任何一個讀者看完,都會對這樣一個不守信用、不遵守商業道德的家伙產生反感。
然而,讓讀者對一個已經死去的人產生反感,也并不是布萊爾的目的。
布萊爾最終的目的,則是要帶動讀者的情緒,讓他們與最后那個買了工廠的商人和他的跟班產生共情,開始同情他們。
在這頭版頭條之后,則是另外一條“真假《大富翁》”為標題的新聞。
在這篇新聞里,介紹了《大富翁》的起源,大富翁的兩種玩法。
一筆帶過這位游戲的發明人,就是上一篇文章接盤的企業主。而他在悲情的接手了史密斯印染廠后,他的《大富翁》又遭到了無情的仿制。
仿制的人肆無忌憚,通過各種手段打壓他,欺凌他。
斷掉了他的染料進貨渠道;挖走了廠子里核心的技術工人;通過骯臟的手段,斷掉銷售渠道。
工廠主對種種刁難,一步步進行反擊。
買不到染料,就自己造染料;核心技術工人被挖走了,就培養新的核心技術工人;失去了銷售渠道,就用報童組建新的銷售渠道。
這篇文章,盡管筆者的立場很明顯,但是卻沒有讓人感覺反感。
反倒是能生出一種同仇敵愾的情感。
甚至……還會讓人覺得這篇文章的主角簡直就是個英雄。
沒錯,第一版面的兩篇文章,都是用來吹捧道格的。
道格看了之后,也沒有謙虛,反倒是夸張道,“寫的不錯。”
至于其它七個版面,內容就較為傳統了。就是很普通的對新英格蘭地區,紐黑文地區的一些時事熱點問題進行通告和討論。
道格全部看了一遍,覺得總體質量都在水準之上。
微微點頭,布萊爾才開始全力進行報紙印制。
第二天一早,紐黑文市區的居民就發現原本只賣《大富翁》的報童,居然開始賣起了報紙。
有人對此嘖嘖稱奇。
不過,也有人說,“奇怪什么啊?他們本身不就是報童么?”
“你賣的是什么報紙?”
“紐黑文時報!”
“紐黑文時報?我只知道紐黑文日報,算了算了,來一份吧。”購買者沒聽說過《紐黑文時報》的名頭,只知道《紐黑文日報》。
不過,當他拿到《紐黑文時報》后,卻發現這個總期數001期的報紙,看上去和《紐黑文日報》好像沒有什么區別。
好像只是更便宜了,廣告更少了。
但是從報道行文到版面風格,都是那樣的讓人熟悉。
可是,真要讓說這些只是偶爾看看報紙的人說說哪里一樣哪里不同,他們也說不出來。
只有資深的報紙讀者,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