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文心雕龍》(1/2)
陳有鳥對《文心雕龍》不陌生,畢竟上一世是中文系出身,然而腦海的這一本霍然不同,古色生香,厚厚的一本。
這是幻象嗎?
還是伴隨自己穿越而來的金手指?
他精神一振,好奇地馭動意念要翻開來看。
誰知竟是翻不動,很是吃力的樣子,腦袋昏昏沉沉的,十分疲乏。
嘗試了兩三次,無功而返,只好作罷,要養(yǎng)足精神再說。
一會之后,王伯端一大碗粥進來了,還有兩碟咸菜。
陳有鳥饑腸轆轆,當即開吃。
吃飽之后,又小憩一陣,醒過來時,精神面貌果然大有好轉(zhuǎn),再去翻那本《文心雕龍》。
一翻而開……
接連數(shù)天,他都留在船艙里,看上去,癡癡呆呆的,仿佛撞傻了腦子,實則一直在潛心研究著突如其來的古書。
書分兩部:
上部曰:《原道學習》,里面篇章成千上萬,囊括原來世界上下數(shù)千年的經(jīng)典詩詞文賦,以及琴棋書畫等,品類十分周全。
其中一些在前世時,他就背得滾瓜爛熟,諸如“床前明月光”、“花落知多少”之類;
但又有不少較為久遠生僻的,即使專業(yè)出身的他,也只讀過里面一兩出名的詞句,對于全文則毫無印象。
《原道學習》的后面留白處,可以新增錄入,卻不知如何個操作法。大概是要尋找這個世界有價值的好文本,然后收錄進來。
下部曰:《神思文氣》。
這一部顯得玄妙深奧,但見一道道白色的氣息裊裊,蘊涵在字里行間。被這些氣息覆蓋住,根本看不清楚那些字句寫的是什么。
顧名思義,在下部里的氣息,陳有鳥稱之為“文氣”。
俗話有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說的便是這氣息。
神奇的是,文氣會增加。
如果陳有鳥時常進入冥想狀態(tài),用意念去翻閱上部《原道學習》里的文本。每當有所得,有所理解了,那么文氣就能得到增加。
增漲的幅度不大,往往只得一根兩根這般,靠日積月累的水磨工夫,積少成多。
雖然不知這文氣究竟有甚具體作用,但本著多多益善的原則,平日里,陳有鳥時常沉浸心神,去研習上部《原道學習》里的經(jīng)典文本。專心于此,卻把在嶗山修習的功法都拋諸腦后,不予理會。
這本是他的專業(yè),以及愛好興趣,在無聊枯燥的旅途中,還能當做是娛樂消遣。
文氣積攢不易,要真正讀透《原道學習》里的一篇詩文,耗時不短。哪怕是《靜夜思》這種淺白的并且已經(jīng)能倒背如流的短詩,也并不簡單。
規(guī)則所然,像前世那般讀書,走馬觀花,望文生義,很難得到《文心雕龍》的認可。
不認可,也就沒有文氣生成、增加。
必須要反復推敲,再三揣摩,甚至要代入詩詞字句中的背景和心境之內(nèi),做到神居胸臆,情景交融,方有領悟。
這一日,陳有鳥突然想到,如果文氣能夠增加的話,那會不會減少?
既然開卷有益,使得文氣增漲,那么想讓文氣削減,大概是要寫出來吧。
于是讓王伯準備文房四寶。
陳家是大族,同時也是書香門第,代代有人出仕為官。
陳有鳥雖然很小就被送上山,修習道法,但筆墨功夫日常有練習,倒沒落下,能書會寫。
等吃過晚飯,坐到船頭處,身前擺著小桌,桌上鋪開筆墨,用鎮(zhèn)紙壓了白紙。
烏篷船在河流上行使,剛好順風,速度不慢。
這沂河并非尋常小河流,足有數(shù)丈闊,水深不知幾許。岸兩邊稍遠處,便是蒼莽起伏的山脈了,遠看過去,如同巨大的龍蛇。
這方世界多山多水,山大水大,顯得原始。沿著河流走了數(shù)天,都沒見著人煙。
過不多久,一彎明月掛到了天上,灑出清冷的光輝,波光粼粼。
陳有鳥舉頭觀望此月,心頭有異樣的思緒翻涌。
這些天來,他已經(jīng)漸漸習慣了穿越后的身份和生活,只是仍有些悵然的思憶。
于是磨墨,然后舉筆,手書一詩: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寫成之后,竟感到一陣疲倦之意,頗為耗費精神。
放下毛筆,陳有鳥去看自己的字,中規(guī)中矩,勝在端正,套句行話說,運筆之間,匠氣有余,靈氣不足。
前身的字,馬馬虎虎,不甚滿意。
嗯,看來得用上一世的筆墨知識來增進水準了。
在《文心雕龍》的第一部《原道學習》里,同樣有著不少經(jīng)典的字帖拓碑,諸如《蘭亭集序》等。
把這些吃透了,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字,甚至成為書法大家,這也屬于一條晉身之道。
陳有鳥閉上眼睛,去查看氣息,仔細一數(shù),果然發(fā)現(xiàn)少了兩根文氣——原本的數(shù)量為三十八根,他可是數(shù)得清清楚楚的,現(xiàn)在只剩下三十六根了。
由此可知,付諸筆墨后,文氣的確會削減。
那么,這寫出來的筆墨,可有什么獨到之處?
陳有鳥當即拿起來,認真端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