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點本】067七章 全孝義(1/3)
?常思豪聞之更奇。問道:“你凈身進宮。和程大人有什么關系。”
程連安叩頭:“稟千歲。奴才的父親名叫程允鋒。是個渾人……”
常思豪火撞頂梁。嘶吼道:“你說什么。”
程連安身子伏低。以額抵地:“千歲息怒。做兒子的自然不可妄議父非。不過奴才的爹爹確實如此。”
隆慶伸掌向常思豪略按。目光轉回。沉了聲音道:“你說。”
“是。”
程連安跪在那里。和馮保一樣。將菜霸小東子的事原原本本講說了一遍。最后道:“奴才的爹性情俠烈。剛毅果敢。原是讓市井愚人最佩服【嫻墨:市井愚人誰也。小常能不扎心。】的一類漢子。他常常做出些事情。自以為行俠仗義。實際卻害人不淺。就拿奴才的義父來說。年青時他二人感情甚好。兄弟相稱。本來那時我義父每日出攤販賣豆腐。雖然要與菜霸進貢。生活畢竟過得平安。可是我爹與那菜霸相爭。將他打倒。看起來是替義父平了一時胸中惡氣。后來卻又如何。他走之后。菜霸復來。砸了我義父家的豆腐坊。將他連叔公爺暴打一頓。害得老人傷病夾氣身亡。我義父無家可歸。只得凈身入宮做了太監。后來他們弟兄再度相逢。義父絕口不提當年的后事。怕惹我爹傷心。反而我爹偶爾想起。說到那一架打得如何痛快。他還盛贊我爹俠氣。”
他與馮保聲口一致。但馮保只說自己的叔父是病故。并沒提是經小東子報復、挨打受氣而死。顯然還為程允鋒加了遮攔。【嫻墨:有此一遮。事才更真】常思豪聽得兩眼發直。想這行俠仗義四字。在自己心中。原一直是理所應當之事。可是程大人當年所為。確是好心辦了壞事。或許那時他不出手。馮保一家受些欺侮。也不過是每日失去一塊豆腐。而反抗的結果卻是家破人亡【嫻墨:和打官司一樣。國人不打官司。蓋因不打只不過忍一口氣。真打起來卻要丟工作鬧離婚傾家蕩產。關鍵是打贏了賠償還不合理。成本上太不合算。正義的成本很少有人去想。很多國家寧可花大筆納稅人的錢也要把一個陳年老案查到底。歸根結底就是秉持著正義無價這個信念。在功利化的國度里。正義永遠是一種奢侈。】。究竟孰錯孰對。哪個結局更好。一時恐怕還真難說清。【嫻墨: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國人怕事不是沒有理由的。世上見義勇為的結果往往如此。但人間豈能無正氣。】
程連安道:“人生在世。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可是我父卻不明白【嫻墨:這時長孫閣主也靜聽著。此話看似是說當下事。其實又是為《豪聚江南》中“要魚要粉”那一幕預備下的。不注意覺得糊涂。覺得閣主窩囊。兩廂參對看。則當事心態一目了然。】。他在南方殺倭寇。平反叛。立下軍功。做了官。脾氣卻還是沒改。我娘說以他的脾性。對敵則可。做官可就不成了。果然后來在京任職時。沖撞了沈太監。還好被義父救下。貶至邊關。撿了條性命。他為人正直。一般百姓、下層軍士都敬慕他。本來能再度投身軍旅。于他來說也算是得其所哉。可是后來番兵來戰。勢不能敵時完全可以暫退。重整旗鼓再來。他卻選擇了死守孤城。不讓寸土。百姓軍士無知。信他跟他。甘與同死。結果導致全城覆滅。城亦被奪。不但失了土地。連人也搭進去了。”
他聲音稚嫩。講起往事。并無悲傷。反多遺憾。儼然一幅小大人居高臨下。看透一切的口吻。常思豪想起程允鋒臨終之時。亦悔此事。當時他滿身血污淚洗雙頰。顫抖說出“人生非為求死。有生便是希望”的情景尤在眼前。一陣傷心襲來。默然無語。隆慶、長孫笑遲等人也是垂目凝思。各有所想。
程連安目光淡定。緩緩續道:“做官是為國家而做。為百姓而做。倘若讓國家百姓都受損失。那是對也不對。我義父說。這世上的貪官并不可怕。因為他們只是往自己家里撈錢。危害還不算大。早晚一死。錢還是國家的。可怕的是有些人滿腹學問。一腔抱負。對世上一切。處處看不順眼。這種人一旦掌握了相應的權力。便按著自己心中理想去建構。明明走錯了方向。可是偏偏還認為自己是最正確的人。其意在拯救萬民。卻害得天下受苦。搞不好還要弄得國家敗亡。分崩離析。又難說他不是出于好心。西漢改制的王莽、北宋執行變法的王安石都是這樣的例子【嫻墨:人人都有見地。人人都有看不到處。試想劍家真若走上政壇。按理想辦事。天下究竟會走向好。還是走向壞。清末百日維新也算好事。在革命黨看來。則又不徹底了。】。奴才也覺得。還好我爹的官小。若是大些。說不定還有多少人跟著枉送了性命。那樣一來。罪孽可就更加深重。”
隆慶見他小小年紀。說起話來倒很成熟。點頭之余輕輕一嘆。說道:“這識見也對。但變法改制。倒也不全是壞事。然非有經天緯地之才不能行也。所以古來成者廖廖。咱們后世之人。比不得開國偉士、匡正奇才。能專心務實。守成不虧。也就不錯了。”【嫻墨:不進則退。明清崇尚閉關鎖國。正是想“老死不相往來”。以為可安享太平。其結局勢必和秦家一樣。】
程連安低頭:“皇上說得是。義父常說皇上以仁德修政。謙厚儉省。是天下少有的好皇帝。眼見國庫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