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點本023】三章 焚眉(1/3)
常思豪一聽面上失色。趕緊加速打馬沖來。到得近前。也顧不得走門了。和六成兩個直接從馬背躍上圍墻。
李雙吉初學了些天機步。還不大懂得如何運用在跳躍上。蹦了幾蹦。這圍墻太高。跟夠不到墻頭。急得他直跳腳【嫻墨:沒教過的就不會。是雙吉比小常弱處。又是其可愛處。故雙吉不是真聰明。是真傻。傻人辦事直取目標。反而容易做到。故辦成事后。人人驚奇。其實無非是傻人用了笨功夫。李柯克爵士有一篇《倒退的生活》講一個人喜歡某姑娘。就想讓自己要先配得上她。于是學這學那。配得上了。人家孩子都多大了。這就是不懂直取。盡在曲中求之故。現實中男人多如此。寫二百封情書。結果姑娘嫁給郵差了。而雙吉這類人往往丑得要死卻抱美人歸。帥哥們不懂。不平。妒恨交加。實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笨在何處、死在哪里。可笑之至。】。
常思豪和六成和尚在屋宇間縱掠。連跨數道圍墻。來至紅光大盛之處。只見下面是一個寬大院落。正堂高大。屋門大開。燈光明亮。屋里一大頭老者跪對靈桌香案。念念有詞。屋外廣坪之上站了百十號儒生。神情冷竣。面色莊嚴。手里盡是熊熊燃燒的火把。照得滿院紅通通一片。院子當中架起一個大柴堆。當中豎起一個巨大的木樁。上面綁定一人。眉高鼻挺。耳戴金環。耷著腦袋闔目如睡。正是火黎孤溫。
六成和尚大奇:“袁祭酒這是要干什么。”常思豪攔住他身子:“看看再說。”
只見屋中那大頭老者站起來。朝屋外一招手。立刻有儒生拎起桶向院心的柴堆木樁潑去。登時滿院里油味刺鼻。火黎孤溫被冷油一潑。蘇醒過來。一見這情形有些慌亂。身子不住掙擰。一來中了唐門的毒藥。二來繩子綁得結實。哪里掙扎得脫。
那大頭老者正是袁祥平。他緩步走到檐下。面對群儒。張臂朗聲道:“我眉山匯兩川豪杰、凝八方靈秀。乃人淵藪之地、千載詩書巨城【嫻墨:這話也真只有眉山當得起】。人稱‘一朝進士出八百。天下好學在眉州’。晉時李密《陳情表》與武侯《出師表》齊名傳世【嫻墨:一寫家一寫國。家即是國。真雙璧】。唐宋八家中又有蘇洵、蘇軾、蘇轍傲踞稱雄【嫻墨:此院正是三蘇祠。有的他說。】。歷來學風之盛。甲于兩蜀。英儒耆宿。人人仰宗。曾幾何時。天下詩書三成皆為‘蜀刻’。印刷雕版盡出我眉山。可現如今眉山卻一落千丈。全無舊日榮光。諸位可知緣故。”
儒生中有人舉火大聲道:“因為韃子。”
火黎孤溫一聽這話。眉心登時皺起。大瞪雙睛左瞧右望。停止了掙扎。
“不錯。”袁祥平目中悲芒涌動:“當年南宋衰微。韃子起兵破普州、入順慶、潼川府。屠戮成都。到得眉山。將千載藏書、數十萬珍刻雕版收聚成堆。以火焚之【嫻墨:焚書。書尚可印。焚版。再刷無門】。照得山河透血、汶江生紅【嫻墨:讀書人能不落淚。愛書人能不惶凄。】。當時學人拼死護書。皆被屠殺。千家萬戶百不存一。后人忍辱負重。在元韃治下茍且偷生。更是志屈難伸。直到太祖驅逐韃虜。建國大明。各省勵精圖治。百廢皆興。唯川中無有起色。只因當年受屠過于慘烈。人脈不接。學脈亦斷【嫻墨:脈字是眼。懂看書者。知書非看出來的。而是摸出來的。感氣還要摸到脈。方為會看。書有氣脈。最怕寫斷了氣脈。氣脈要綿綿延延。似有似無。讀來感覺就是好。細思茫然不知好在哪處。正是好處。作者寫小兵之生存、寫江湖俠劍之生存、寫官場之生存。都是在寫人之生存。此處則是寫化之生存。人靠血脈傳宗接代。化靠什么。真真是一斷皆斷。再難挽回。其慘痛又比斷掉香火血脈更讓人悲。如今提倡漢服。大興國學。都是有識之士傳宗續脈之舉。然浮世荒涼。人皆草木。知者有幾。悲夫、悲夫。】。想要恢復元氣。實在力不從心哪。”說到此處以袖掩面。老淚縱橫。
眾儒生無不潸然淚下。有的過于悲切。身子不住打晃。強自手挽同伴。忍抑靜聽。【嫻墨:作者以唐門射大明。故寫唐門隱居在九里飛花寨。棄了眉山。正是國人棄下傳統化之喻。“飛花”之處。看似山明水秀盡是繁華。實則“非華”。九里正是“柩里”(前寫設太姥靈柩處即象征)。中華民族忘掉根、忘掉傳統。就等于躺進靈柩。柩里飛花。飛的只能是“紙花”。再美再艷。也是絕脈了。脈斷不可連。化一丟。再難撿起。愛國愛國。國是什么。不是執政機構。不是執法機關。而是這片土地上的化傳統。武俠不興。一如傳統化不興。武俠衰末。正是傳統化之衰末。作者寫此書用最老的手法。是最大的復古。復古恰是愛古。正是愛此神州厚土、巍巍中華。讀出此意。方知作者“多少劫前一別。人已老、鄉情怯”非僅止暗透長孫笑遲身份。實實用心在此。層層埋義。層層用心。是作者六年掉肉處。亦正是作者滴血掉淚處。會心者。能不同為之哀。能不同呼“霧鎖中華。九州泣血。”。是知作者寫袁祥平老淚縱橫。正是千古人之老淚。寫眾儒生潸然淚下。正是作者潸然淚下。更是億兆中華兒女潸然同淚。萬眾心崩。哀哉。】
常思豪跟六成伏在屋脊之上也是心潮澎湃。然而此刻火黎孤溫清醒著。卻又不便下去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