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點本】010十章 襟抱(3/4)
上刷地紅透。忙退避道:“您所說的治國方略實實在在。條理分明。常思豪癡人一個。只知道拿刀砍殺。不懂天下大事。何敢胡亂參言。方才。唉。方才我說的那些話……真是無禮取鬧。丟死人了。”拱手過頭。折下身去。
鄭盟主一笑搶身上前。插手將他雙肘托住。道:“賢侄不必如此。你大義在胸。是非分明。話不藏心。不愧為一條直性好漢。小小的一點誤會又算得了什么。”
小晴見一天云散。一面倒茶添水。一面笑吟吟地道:“常大哥不必惶惑。爹爹確實不曾真惱你。我盟訪客中有不少慕名而來。為的不過是沾沾我盟的光。提高自己身價或滿足一下內心的虛榮。一見面滿口諛詞腐調。少有敢于見疑問難之輩。這等人物。最為爹爹厭煩。他閑時常說。圣人未必真圣。賢人多有不肖。堯何人也。舜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人要敢于藐視。敢于懷疑。才能無限度地向正確接近。他這人呀。就是有挨批的癮。你當面指責他。他高興還來不及呢。”鄭盟主大笑。也好言慰撫。常思豪見他如此。心中更感不是滋味。再拜謝了。
兩人復歸于坐。鄭盟主知道他還有個心結未曾打開。便道:“賢侄痛恨東廠一些人的作為。其實我又何嘗不如是。然而他們的后臺根基是中官。也就是太監。這些人整日服侍皇上左右。有時奏折上寫得句句金石。字字泣血。還不如他們輕描淡寫地在皇上身邊吹兩句邊風。我盟一則有著自己的構想要實現。一則又身處京師重地。與他們打交道是避免不了的。而且就算將來在內閣中物色到合適的人選。能將這幾條方略推行實施。中間依然少不了中官太監的幫助、各階層官員的支持。水至清則無魚。官場之中清如水明如鏡的人有幾個。人皆有私。有私就有弊【嫻墨:試想馨律肯行食因法。舍身為藥。可算最無私。卻仍收秦家的地契布施。雖是以恒山一派的身份收。然最終受益者誰也。可知一個私字真難逃】。這也是避免不了的。能交一友。不樹一敵。關系上只要能維持的還是要盡量維持。既然要做大事。就要忍小忿以養全鋒。不能一味把目光放低。糾纏于別人身上的毛病等等細枝末節。”
常思豪聽他說這話的同時不住點頭。然而聯想到內閣、六部、言官、東廠……等等等等一直以來的所見所聞。心下忖道:“每一群勢力都有相應的派系。每一派系都有自己的人脈網絡、共同利益和目標。這些個或虛偽。或奸狡。或無能。或冷酷的人。干著貪污、受賄、枉法、專權的事。而百劍盟卻能與之安然相處。打成一片。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政治。要做大事。就要犧牲一些做人的準則。那樣又有什么是非可言。道義可講。”
鄭盟主瞧出了他的心思。笑道:“賢侄一時想不通此節。倒也無礙。日后多多參研劍學。便可漸漸明白。”
常思豪聽他忽然由政治轉說到武功上。大覺突兀:“劍學與這有什么關系。”
“當然大有關聯。”
鄭盟主笑道:“達摩在少林留下拳術傳承。世人多以為其意在強僧護寺之用。其實這是他給后人參禪悟道留下的方便法門。因他曉得體悟比心悟容易的道理。初學武者多自拳術起。由形入意。自外而內。日久功深。可使身體強健。體健則心靈。心靈則易悟。見鳥平翼反升。明其借氣之妙。見蛇腹地疾行。曉其蜿蜒之功。此靈犀一現。拳術已達頂點。就可學劍了。劍學講輕靈綿巧。水軟銀柔。久習可脫重祛滯。改變心性。我盟劍家能以劍澄心。心劍通明。登達天下武學之上乘妙境。便是據此‘體悟’之道。有了這般境界和靈性。用來處理凡務俗事。自是看得透澈。解得明白。比如咱們剛才說的事情。只要參透了劍學中‘圓纏走化。舍已從人’的道理。就會懂得如何平和地看待一切。不會再有過多的負擔。”【嫻墨:身體受心理影響。談病最佳。得場小病。常有感嘆。生死大病。更不用提。人身心難分。以身修心。確也是條道路。】
。。舍己從人。
常思豪聽到這四字。驀地想起黃河邊與寶福老人用木柴對劍之事。登時想到:“舍己從人乃是以退為進。以讓代攻。鄭盟主雖看似在‘從人’。實則是在‘用人’。面對這樣一個腐化的官場。紛亂的朝廷。強硬與對抗。于事無濟。小處的犧牲正是巧妙的周旋。最終能轉化為全面的勝勢。笑到最后的還不是他。”
想到這里。思緒不由得更加紛雜起來:人說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偏偏這世上的君子。確也真沒見著幾個能辦成大事的。真正辦事的人。都得緊扣實際。不懼毀譽。不屑虛名。甚至為達目的要不擇手段。話是說著難聽。可他這番劍家宏愿如果真能得償。天下間不知有多少百姓受益。之前做的事情中。只要大節無虧。不算過分。又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呢。廖孤石曾說盟中盡是狼子野心、下流無恥之人。多半是眼中見不得骯臟。又不屑溝通。沒能明白鄭盟主的苦心。【嫻墨:年青的叛逆最可貴。人生來都是真人。漸漸才變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小常有這想法。已是在蛻變中。這也是他接下來能在京師與多方周旋的內在根因。】
荊零雨心中另有別事。哪聽得進他們說的這些。見縫插針道:“什么國家大事。劍學道理。我一個出家人。可沒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