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節、義務兵役制(2/3)
怎么辦?
正事因為有著這些問題,姜田才覺得頭疼。所以他決定繼續對震撼的身份保密,并嚴格的控制張環與日本人過多接觸,可是接下來這支出訪艦隊遇到了李修遠艦隊同樣的問題,臺風來了!
其實這是同一股風,如果有氣象雷達進行追蹤的話,就能在地圖上畫一條從呂宋東部海域形成,經臺灣海峽北上直至日本九州的路線,只是在這個時代,就算是姜田也不可能知道這個臺風從哪來要到哪里去,他現在只能頂著八級大風在驚濤駭浪中轉道去朝鮮避風,這才只是外圍的風浪,如果真的和臺風正面撞上,就算是靖海號也只有接替沉沒這一個結局。
“后悔了嗎?”船艙里傳出陣陣的嘎嘎聲,就好像堅固的軍艦隨時會散架一樣。看這臉色發白的張環,姜田還是不忘了打擊一下他的熱情:“如果太難受,就在朝鮮下船回家吧。”
這兩天張環把能吐的東西都吐出去了,劇烈的顛簸讓他從小嬌生慣養卻體質不錯的太子感受到了什么叫暈船,其實姜田也好不到哪去,但他是這次出訪的使節,就算把膽汁都吐出來也不能打道回府。
“學生……學……不后悔!”張環雖然努力的想說點豪言壯語,可是強烈的眩暈讓他只能咬著牙說這么一句話。
姜田也不理會張環是不是逞強,因為他自己現在也只能躺在床上,強忍著嘔吐的感覺。
與他們正相反,劉寶鎧站在甲板上看著風平浪靜的海面有一種想大聲呼喊的沖動,他終于得償所愿的坐上了定海號,可能是真主聽到了他虔誠的祈禱,陳家的船在港口里被大風卷來的一棵大樹穿了個窟窿,然后就這樣坐沉在自己的錨位,于是色狼同學眼珠一轉,攛掇著陳灝一起拿著尚方寶劍上了定海號。李修遠雖然也懷疑這小子是離家出走,可一來沒有大陸的消息,二來行程又比較緊迫,所以也就沒深究他的動機,就算將來國公對此不滿,自己也可以用尚方寶劍的理由搪塞過去。
拋開海上或驚心動魄或意氣風發的航程不提,北京紫禁城里才是真的狂風呼嘯巨浪滔天,皇后娘娘的怒火燒的整個后宮人人自危,就連張韜都以國事繁忙為由住在了御書房,可想而知其他人面對皇后的時候是多么的膽戰心驚,張韜也不是故意躲著皇后,但是滿朝武一致認為他怕老婆,況且不少看好張環這個繼承人的官武將,也對皇帝讓太子以身犯險去那蠻夷之地頗有微詞。
“諸位愛卿,朕這個裁汰老弱士卒充實九邊的計劃可還有異議?”
現在的御書房中有有武,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皇帝這是什么意思,軍人屯墾戍邊本是理所應當,可自打朱洪武搞衛所制之后,這軍墾的味道就變了,不僅將領擁兵自重,衛所軍的戰斗力更是不如匪寇,本身就是衛所出身張韜怎么會不知道這其中的弊端。
一看眾人都不說話,張韜也明白他們的顧慮,便接著說道:“這當然不是前朝的衛所制,就算充實九邊這兵還是兵、民還是民,最多是在村子里訓練一些青壯當民兵。”
經他這么一說,這些人才算是明白了一點,可是顧慮依舊不少,之間國防部長梁范率先說到:“陛下有意裁汰老弱,只需分其土地便可,只是臣不知這民兵之義與那前朝的衛所制有何不同?”
“民兵,顧名思義乃人民之兵,不只是在邊境上的村子,全國上下無論城鎮鄉村都要搞起來。前朝之時正式因為村鎮無力自保,這才讓匪徒與那韃子能肆意劫掠,且前朝恬武嬉民不尚武,這才屢屢受人欺凌,若能全民習武無論是賊是寇皆不能動我百姓分毫!”
眾人又一次面面相覷,張韜的想法雖好,但是民間人人習武這刁民抗法、不尊朝廷號令該如何?這是他們又開始想念起出差在外的姜田了,這位姜大人雖然也是改革派,但至少行事還沒那么極端,其實也不怪他們不理解張韜的用意,姜田如果真的在這里也不會出言反對,民兵是武裝部隊的有效補充,又是基層組織可以調動的力量,唯一需要注意的是該股力量不能被地方勢力攥在手里,兵權只能掌握在中央手中。
也有聰明人馬上就明白了張韜的真意并不在此,裁軍是為了剪除舊軍隊的派系勢力,也是為了給新軍騰出編制,而民兵制度化則是為即將進行的北伐打好基礎,于是這些聰明人也開始想念姜田了,似乎到目前為止,也就這位姜大人能打消皇帝北伐的念頭,順著這個角度去想,姜田出訪最高興的可能就是張韜了。
張皇帝的想法其實就是復制后世的制度,只是在幾百年后,由于人口基數過于龐大,老百姓的從軍熱情又很高,部隊沒缺過兵員,預想中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也沒發生,所以民兵及預備役制度一直沒有發揮過太大的作用,以至于很多人都忘了這個總員額超千萬的準軍事力量。而張韜是參加過南疆戰爭的,親身經歷過民兵部隊維護后勤物資通道、轉移傷員、地方治安控制等輔助任務,很清楚這個制度的合理性與必要性。
與皇帝的愿望正相反,中華自宋朝以后主流的思想便是好男不當兵,這是宋朝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政權穩定,故意重輕武而放出的愚民思想,也是當兵待遇太差的現實問題,尤其是進入明代,軍戶制度到后期簡直成了奴隸加炮灰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