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節、窩里斗開始(1/3)
?自古以來中國的大一統朝代都要講究個師出有名,只要是名正言順就能自圓其說,哪怕是滿嘴仁義道德實際上一肚子男盜女娼。之所以會如此全是拜儒家所賜,這種思想認為道德高于一切,后來即便是為了國家大義也要找出個聽上去很高尚的借口,其實為本民族、國家爭取更多的利益這個理由還不夠充分嗎?
歷史上那些儒生們高舉著道德的旗幟,實是為一己私利爭名奪利的時代,無不是一個行將就木的王朝即將崩塌的時代,,因為這些自詡為謙謙君子的家伙們都撕破臉皮了,那社會道德會淪喪到什么地步?由此可知為什么天下太平的時候,儒生們都一個個稱自己是“君子不言利”,這事千萬不能當真,誰要是真的相信了那才是書呆子一個,比如穿越之前那個原本的姜田就是。于是乎當德川幕府竟然攜手天皇的使節跑到北京來朝覲張韜的時候,這滿朝文武心里都明白這是小日本服軟了,可嘴上卻說是天子之威廣布四海諸夷拜服來降。
張韜坐在御書房手中掂著日本的賀表國書,朝著自己老鄉看去:“你怎么看著件事?”
姜田坐在他對面,先是瞥了一眼站在他身后旁聽的張環,知道這是張皇帝讓自己說試管給太子聽,想了想然后才說道:“依我看這也很正常,德川家雖是幕府將軍,實際控制著日本的政局。但畢竟還有不少大名并不服從其統治。或者說是嘴上臣服心里邊一直找機會翻身,這次在瀨戶內海的襲擊,就可以看成是這些反對勢力尋求外部援助的表現,如果放在以前德川家為了切斷這些外援,可能會采取加大閉關鎖國的力度等手段,但是現在他自己不僅是開關通商的受益人,琉球一戰更是讓其明白自己沒有說不的權利,所以干脆拉著唯一被咱們承認的天皇先拜個山頭,說不定反倒是讓咱成了他們的外援,徹底剿滅那些反對派。”
張韜聽了只是微微一笑,這種分析用不著姜田說他自己也能想到,但是那些只懂之乎者也的舊式官員就算想到了也不會這么說,再看看身后的太子他希望自己這兒子能明白,中華朝只靠著耕讀傳家是不能治天下的。張環跟自己這個師傅交流的時間不短了,他當然能聽懂這里邊的利害關系,但是那些同樣在御書房議政的老頭子們,卻搞不清楚情況。宋愈覺得不能讓自己脫離這個核心圈子太遠,不管其他同僚們怎么想,反正他是要問個明白:“姜大人說琉球一戰讓這些倭寇心生懼意,但不知這是何故?”
田虛海的老爹開口了,姜田不能不給這個面子,于是反問道:“田大人可以設想一下,假如在前明的時候有一伙強大的倭寇進犯長江,或是切斷了大運河的漕糧北運,咱還沒有得力的水軍將他們趕走,這又會如何?”
田愈連想都沒想:“當然是傾盡全力與之一戰,漕糧中斷長江被截,這是會讓京畿斷炊天下大亂之兆!”
“不錯!”姜田還是保持著微笑:“對于日本來說,土地多山道路難行,所以維系他們命脈的大運河就是聯通沿海主要城市的近海航道,可日本不僅沒有政令統一的朝廷也沒有建造堅船利炮的手段,和咱們的海軍一比他們的那些水上豪強就是個笑話,就算想與咱決一死戰也是力有未逮,若是定海號堵在江戶灣門口,斷了他們的海上補給,莫說陸路無法保證供給江戶城,就是那些等待機會的大名們也要蠢蠢欲動,所以他們的會跑來示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我倒是好奇這德川家竟然有如此能人,在我尚未耀武揚威之際便已猜出結局!”
眾人心中一動,難怪以張皇帝提起倭寇就咬牙切齒的性格,怎么會先打臺灣而不是找日本人的麻煩,原來是早就計劃著兵不血刃的對付倭奴。這種利用對方內部矛盾并采用經濟手段打壓敵人的辦法,其實中國一直都用在北邊的草原民族身上,用得好便是開創盛世自此邊境安定,用不好……看看明末東北實力失衡的結果就知道了。所以姜田的辦法并沒有多少新意,只是這份對日本經濟、政治的了然才是其他人感嘆的地方,難怪皇上這么看重自己這師弟,他想剿滅倭寇這人所共知,有這么一個熟悉敵情的師弟在身邊豈不是如虎添翼。
姜田是一心想復制黑船事件甚至都考慮過將定海號涂黑來迎合歷史,但既然事不可為,他也不會為了自己的惡趣味來綁架國家的利益,關于這一點張韜還是很放心的,現在的情況是德川家主動示弱,原本為了更進一步敲開日本國門的行動就沒有必要了,利用其它大名倒幕的準備反倒會危害國家利益,一個穩定開放的日本比混亂的日本更適合經貿往來,一個軟弱媚外的舊政府也比一個暴力上臺桀驁不馴的新政府更方便敲骨吸髓。這也是當年洋大人幫著清朝鎮壓太平天國,斯大林不顧同為**陣營的階級友誼反而支持蔣光頭對付紅軍的主要原因。
同樣的問題現在也擺在了中華朝這里,為了能盡快恢復討伐臺灣這場短暫戰爭所影響的進出口貿易,也是為了能盡快獲得低成本的日本銅礦石與白銀,德川家無論是不是這次幕后黑手都已經重要了,只有運入港口的白銀和冶煉爐中的礦石才是最真實的,至于黑鍋由誰來背的問題姜田也有了腹案,只是不能在這個人多嘴雜的御前會議上說。其實他還有個猜測沒有說出口,從既得利益的角度考慮,當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