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節、王爺要下海(1/3)
?常言道:學好文武藝、貨賣帝王家!姜田的武藝自然是沒人在乎的,這位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恐怕連強悍點的村婦都打不贏,具體戰例可以參考其兒時同孟大丫之間的恩怨情仇。但是自打姜田奏折問世的那天起,全天下人都突然發現,這個本來就是異類中的異類的大才子,居然是深藏不露的改革家,其推出的土地收歸國有、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簡直是駭人聽聞的天下奇談,更是出人意料的將改革矛頭直指當今唯一的一個親王,這樣一來就算是南方的地主集團想要發難都有點無處下嘴。而且聰明人從這份改革方案中很容易的就看出其中隱含的威力,若是真能推行天下,那么導致明末大亂的流民問題幾乎一瞬間就迎刃而解,與此同時早已根深蒂固的農村地主階級也將一夜間被連根拔起,其手段不可謂不狠毒。但是讓大地主們感到威脅的并不只是這個絕戶計,而是馬上就要展開的土地清查工作,與前朝不同的是,清查田畝不再是由本地官員進行,而是由中央新設立的一個土地監管機構來運行,那么在這個機構誕生之前,圍繞著其主管官員的任命,則成為了所有派系的焦點,這位即將登場的國土資源部部長,將會決定中華朝這次的土改是走個過場一切照舊,還是真要轟轟烈烈的推翻原有格局。
作為始作俑者的姜田,又一次主動避嫌的不再參與這個衙門的組建工作,這讓一些提心吊膽的人稍稍安心了一點,只要不是這個心思歹毒的家伙當上首任部長,那么就還有一定的余地周旋。至于為什么姜田要主動讓賢,這也是眾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按理說這主意是你出的,就算你自己不干活,也要推薦自己人來任職吧?否則權利這么大的部門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豈不是給他人做嫁?難道他姜太保就真的如此大公無私?不管怎么說既然他姜田沒有參與的意思,大家就可以毫無顧忌的推舉自己這邊的人選,可就在各種小圈子不停串聯的時候,皇帝張韜再一次越過內閣直接發布圣旨,將前一段時間進行大范圍調研并指出土地問題的丘田越級提升,任職中華朝第一位國土資源部部長,并主持全國土地普查!這個結果應該并不出人意料,因為早就有很多人都在猜測這個職位的內定人選,而且名單中就只有姜田和丘田這兩個人,至于那些不甘心非要削尖腦袋去爭取職位的那些人,在聰明人眼中其實是很可笑的小丑。但是當國土資源部還在草創的時候,又一份奏折來到了御書房,并且在極快的時間內就被傳播的天下皆知,因為上書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大明最后一個皇帝,明順帝朱慈烺!
要說朱慈烺也算是傳奇人物了,自打退位讓賢之后,不知是自覺對不起列祖列宗還是不想被宗族指責,便回到鳳陽老家守著祖墳關起門來低調做人。好在他雖然如漢獻帝一般成了亡國之君,但是他并不是沒有民間支持的,別看鳳陽地方官并沒有把他當回事,可許多官員和百姓也有些可憐他的境況,不時的有人想拜見這位倒霉的皇帝,不過還算聰明的他拒絕了所有人的拜訪,除了自己那太子外甥有幸進他家門之外,就沒有外人能見到他。但是這并不是說他對天下大事就漠不關心了,其實和他爹崇禎皇帝一樣,也是個心比天高卻沒有能力改變命運的普通人,退位之后讓他冷靜的思考了很長時間,終于想明白了自己究竟輸在什么地方。
以前他還是坐在金鑾殿上的皇帝,已經是復國第一功臣的張韜就沒完沒了的和那些文官斗來斗去,這個元帥姐夫沒有那些文官引經據典的本事,卻將天下百姓掛在口上,每次和大臣們的爭論都是從如何治國開始,最后被文官拖入道德和傳統的爭論當中去,現在想來,文官們不過是要保護自己的特權,而張韜確實是站在百姓那邊據理力爭,只是當時的自己還幼稚的以為這是要和文人爭奪權柄而收買人心。再回想先帝在世時這些文人的所作所為,以及整個復國戰爭中他們的表現,自己當年為何就輕信了這幫人的鬼話?他當然知道張韜最后篡權實乃是無奈之舉,因為當初這倆人曾有一夜長談,張韜自詡他這一生都在為了國家重新振興而努力,但是大明的根基已經朽爛至極,若不推到重來,不過是讓垂危的病人茍活一時罷了。而且先帝殉國之時就曾明言,囑托張韜見機行事,若是闖逆真有治世之能,他只需保存朱家余脈不致斷絕即可,天下百姓不要再因為朱家而再遭涂炭……只可惜不僅闖賊無道,那北邊的韃子竟也趁虛而入。張韜南征北戰這些年,總算是讓天下重歸太平,可自己卻又聽信讒言不顧休養生息的大事而爭什么道統權柄,最終逃不過末帝的宿命。
在鳳陽的這段時間雖然不長,可是當他親眼見到農民的疾苦之后,他才從心底里理解了張韜為什么寧可背上篡權的“罵名”也要接掌國家,朱慈烺發現他真的是被那些滿嘴仁義道德的文官們給騙了,這幫人喝著農民的血卻還大談什么圣人教化,當年先帝為籌軍資幾乎發賣了的家當,卻不想那些自稱清高的官員們在大明身上敲骨吸髓。所以他真的是心灰意冷了,也不再相信那些大明的“忠臣”了,就連鳳陽官員對他的刻薄也被認為是一種贖罪的方式,他知道就算當年張韜沒有政變,如果大明的治國體制沒有絲毫的變化,最多也不過就是如光武帝那般延緩一個朝代的死亡罷了,與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