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節(jié)、歷史的問對(1/3)
?先不管蘇家人如何自責(zé),也不管外邊怎么傳揚這些花邊新聞,倒是府中上下的男男女女突然發(fā)現(xiàn),這個憑空冒出來的孟大丫絕不是表面上沒見過世面的村姑,短短幾天時間籠絡(luò)住缺心眼的幽蘭并不可怕,關(guān)鍵是在一天的時間內(nèi)就能徹底折服蘇家人,讓姜田的善名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北京城,這份手段絕不是一個村妮應(yīng)該有的,再聯(lián)想此人曾于亂軍之中混個全身而退,可見其心智之高恐全府上下無出其右。其實也不用太奇怪,當(dāng)年年幼尚且能混跡于叛軍之中,為了活下去沒有這份見風(fēng)使舵的能耐怎么行。雖說闖賊的叛軍多有草寇亡命之徒,指望他們憐憫一個小姑娘并不現(xiàn)實,但我們也應(yīng)該明白,賊軍之中更多的是被裹挾的饑民,但凡有口飽飯,誰會干這掉腦袋的事情。所以,若是有個心善的賊人家眷可憐她,讓她有個庇護也是正常的。
心里是這么想,可是嘴上絕+無+錯++3.++對不能這么說:“明末的闖賊固然可恨,但是明軍軍紀廢弛比賊還狠毒的屠掠百姓,才是讓闖賊做大的原因?!?
姜田的那幾個“好學(xué)生”聽的連連點頭,類似的言論張韜也曾說過,只是礙于他現(xiàn)在的身份,不能將李自成算作是正義的農(nóng)民代表,更何況經(jīng)歷了這場歷史大潮的他也很清楚,所謂的農(nóng)民軍就是一幫亡命徒帶領(lǐng)的饑餓的蝗蟲,他們完全沒有改朝換代撥亂反正的覺悟,只是想著搶一路吃一路,直到將崇禎逼死上吊。所以當(dāng)農(nóng)民軍進了北京城之后才會軍紀敗壞,這個沒有信仰的軍隊也不可能完成抵抗清軍的任務(wù)。但是受到了后世階級斗爭熏陶的張韜,也明白逼得農(nóng)民造反的正是明朝積重難返的各種弊病,正所謂蒼蠅不叮無縫的蛋,若是吏治清明、文武百官盡忠為國、部隊軍紀嚴明且悍不畏死,又怎么會有后來的大廈傾頹。
想起了自己父皇對李自成的評價,張環(huán)好奇的問姜田:“先生,那依您所見如何能常保吏治清明?又如何讓文武百官盡忠為國?軍人的軍紀又何以保持?才不會出那逼民造反的事情?”
一般來說沒有人會問這么不開眼的問題,可張環(huán)就是有資格不開眼,結(jié)果課堂上這些家伙都豎起了耳朵,倒要看看姜田能不能說出個驚世駭俗的答案來。姜田倒是沒有多想,本來這堂政治課就是用歷史事例來講古說今,張韜強烈要求開設(shè)這門課程的初衷更是希望這些未來的執(zhí)政者們,能對中國的國情與各階級的矛盾有個深刻的認識,所以姜田聽了這個問題不僅沒有生氣,反倒是嘆息著搖了搖頭。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先問你,朱程理學(xué)說要存天理滅人欲,陽明心學(xué)講知行合一,先秦法家治國要靠嚴刑峻法,墨家推行非攻兼愛,道家崇尚無為而治,你說他們的主張誰能解答你的問題?”
這個反問別說是將張環(huán)給問懵了,就是其他學(xué)生也大多陷入沉思,千百年來自漢武帝開始大家都只是遵從儒法治國,可是真正的政治家都明白,中國社會早就融合了諸子百家的各種思想在內(nèi),只不過是讓孔子專美于前罷了。
姜田見眾人都不回答,只好自己說道:“陛下要我給你們上這政治課,就是不想重蹈前朝的覆轍,一幫子只會推諉扯皮、黨同伐異的所謂清流掌控了朝堂,其結(jié)果有可能會亡國滅種!自三皇以降,每逢朝代更替或是異族入侵,中原大地總會誕生出一個又一個的政治家、軍事家,這才讓中華延續(xù)至今,更是讓我國成了名副其實的中央帝國,周邊番夷莫不望風(fēng)景從,可是自宋以來中華文明就再無絲毫進步,堂堂大明約三百年間,一直靠太祖、成祖的余威勉強維持著天朝上國的面子,咱們閉目塞聽再也不關(guān)心海外之事,也不去理會別人是否日新月異的趕超著自己,文人墨客醉心于廣置田產(chǎn)當(dāng)個大地主,坐在家中擠兌著農(nóng)民給自己當(dāng)牛做馬,好讓他們能醉生夢死?!?
說道這里姜田頓了一下,看了看一律正襟危坐大氣都不敢出的學(xué)生們,畢竟?jié)M清還沒有入關(guān)中國人的血性猶在,說到前朝的那些憾事這些紈绔子弟也是義憤填膺,從這一點來看,只要一個國家的脊梁骨不被壓垮,那這個國家就還有希望:“驕傲自滿、妄自尊大、閉目塞聽、不知進取,這就是大明朝廷的做派,也是大明官員一貫的執(zhí)政主張,我中華怎會淪落至此?漢家兒郎又怎會變得如此不堪?秦始皇一統(tǒng)的韜略何在?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魄何在?大唐臣服西域萬國來朝的胸襟何在?哪怕是弱宋的百業(yè)興旺民生富足的繁華何在?怎么到了我大明,成祖朱棣賓天之后,就再無一個氣吞天下的雄主?也再無能中興治世功成身退的能臣?于謙雖挽狂瀾,戚繼光、俞大猷雖然整頓軍備蕩平倭寇,張居正雖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一條鞭法,可他們沒一個能挽救這個國家和民族,只是在自己有生之年維護著垂垂老矣的中原王朝茍延殘喘罷了……為什么?”
姜田的聲音不大,可是教室里靜的落針可聞,就連隔壁教室的讀書聲都暫停了,因為這個問題也一直縈繞在有識之士的心頭,讓那些對前朝痛心疾首的人悲憤莫名。至于這一連串的問題,誰也不知道答案究竟是什么了。
“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師,孔圣先賢的話你們都會背誦,可前朝那些科考取士的國之棟梁們,可能虛心接受一個放牛娃的詰問?他們想的是老子讀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