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節、不平等條約(1/3)
?搞定了未來的火槍換裝計劃,科學院不僅在滿朝文武的眼中提升了一個檔次,同時也因為轉讓膛線加工技術而獲得了兵工廠的高額訂單,畢竟大規模加工膛線已經不是手工作坊能進行的工作了,要想購買機床就只能去科學院,想要使用特種合金刀頭,就還是只能選擇科學院,而且這一次張韜并沒有采用戰時經濟體制下的行政命令,轉而將采購與升級的工作下放給了兵工廠,軍隊只是宣布了升級武器裝備的計劃,至于哪個兵工廠會獲得最大的生產份額,這就是他們自己之間的競爭了,換句話說這就如同后世的軍購,政府只要看著這些軍火商競標就行了。恰恰是這種全新的采購形式,讓科學院才成為了這場變革中的最大贏家,無論是北京的中央兵工廠,還是南京的金陵兵工廠,這些地方的官員幾乎天天圍著宋老頭打轉,就是想第一個獲得全套的膛線加工設備,好在接下來的競標之中獲得主動權,可是他們很快就發現,米尼彈的設計專利已經被科學院注冊,作為擁有全套知識產權的科學院不僅僅是收取設備采購費,你要想制造出合格的槍支彈藥,后邊花錢的地方還多著呢。
“這樣一來,科研體系就能進入良性循環發展,用不了多久,這些大型廠家為了壓低生產成本,必然會自行開發新的技術,科學院就能擺脫現在這種巨細靡遺什么事都管的狀態,只要將精力放在基礎科學與前沿領域上就行。”在槍械攻關小組的最后一次例會上,姜田講出了他和張韜的打算:“讓科學在商業的環境下自然發展,雖然不如我們這樣高歌猛進的集中攻關見效快,卻能帶動整個產業與科研領域的良性發展,今后你們也將作為專業領域的骨干力量參與到后續的研發,所以我需要大家將從我這里學到的體系化、規范化的研究模式帶入到其他項目,這樣才能在跨學科、跨領域的研發中……”
姜田的報告很有后世工作總結的感覺,如果換個現代人坐在下面一定會不停的打哈欠,但是這些被科學院集中起來的精英們絕不敢如此放肆,這不僅是姜田的官銜大、后臺硬,還因為通過這次的步槍研制工作,很多人突然發現自己原先那值得吹噓的科學知識,在如此簡單的一個研發工作中竟然毫無用武之地,姜田每提出一種槍型方案都猶如天書般讓人摸不著頭腦,而且單單一個子彈的研發就橫跨了金屬精密加工、空氣動力、化學品制備、危險品存放管理等領域,然后手工打造的子彈又開始了長時間的試驗定型。就在大家以為工作告一段落之后緊接著開始工業化生產的設備研發,以及制定彈藥儲存運輸的管理規范。僅僅是一枚小小的紙殼定裝彈都讓這些曾經的精英們找不著北更何況那種銅殼彈了。由此這些未來的軍工專家們才深刻的體會到什么叫井底之蛙,如果沒有姜田的參與,這次的研發工作還不知道要進行多少年,就算他們最終搞成功了,也未必能超過現在的技術水平。
場景變幻,姜田這時坐在宋老頭的對面喝著茶:“接下來科學院的主要工作是化學領域追趕上已經超前的機加工水平!通過這次的研制工作,我們的金屬冶煉與制造能力暫時不需要大的改動了,剩下的就是為兵工廠培養出大量的合格技術工人。但是通過研制火帽讓我對咱們的化學品生產能力感到無比的郁悶,就是生產這種半吊子的紅磷火帽,都要如此大費周章,若是換成原先計劃中的雷汞火帽,咱們的硫酸制備能力則完全無法勝任規模化生產的需要。”
惡補了不少化學知識的宋老頭點點頭:“你說的我也明白,可是這三酸兩堿在實驗室中制備尚且不夠穩定,如此危險的東西該怎么大量生產?”
姜田也明白這是整體產業實力不足的后果,只能一點點進行產業升級才能逐漸擺脫這種尷尬局面:“唉……等京營換裝完畢,我看陛下一定會找機會立馬北伐,要不這天然堿的獲取就會受制于人!”
姜田估計的不錯,就算沒有滿清余孽活躍在草原上,哪怕是為了獲得穩定的原料供應,張韜都有理由發動大規模戰爭,這就和當年漢朝為了獲得良馬而滅掉大宛國是一個道理,雖然現在還能靠茶葉、鹽、鐵與糧食貿易,換來急需的原材料,但是誰都知道為了長治久安計,直接掌握這些資源的產地才是最保險的方式。而張韜也的確就是這樣設想的,同時他還有另一層考慮,一個國家的軍隊不能在和平中逐漸消磨掉銳氣,他們需要鮮血與戰功來保持旺盛的斗志,那么中國周邊最容易下手的就是蒙古大草原了,打這里既有合適的理由,同樣還有足夠的利益驅使,想當年漢朝用鐵蹄將匈奴驅逐,唐朝則使用分化瓦解的辦法滅了突厥,明朝則干脆守著長城當縮頭烏龜,這些辦法都沒有能徹底的解決困擾中國幾千年的麻煩,在張韜和姜田看來,要想讓這些層出不窮的游牧民族徹底解除對中原的威脅,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將其置于自己的版圖之下,施行徹底的同化瓦解政策,讓他們在感情上認同自己是中國人這個事實,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研發工作結束后,姜田又回到了自己教書育人的生活,只是現在需要他親自上課的高級班中人數正在逐漸減少,原先的那些學生要么被科學院挖走,要么就是混日子的紈绔再也跟不上學習進度,而那些日本派來的留學生們,現在還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