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節、新城市誕生(1/3)
都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其實古代的官員上任,最先做的應該是和本地的士紳聯絡感情,看看有哪些是自己扎惹不起的,尤其是那些朝中重臣或曾經是官,現在賦閑在家的那些名宿。
比如劉家老宅中,不愿意進京的一品誥命劉老太君!
若是再一些偏遠的地區,沒有這類勛戚,一般也是本地排的上號的地主士紳們,借接風宴的機會和新來的父母官交流一下。
所以按照慣例,第一天地位低的官員和士紳們要給姜田接風洗塵,并且衛剛也著便服出席,這并沒有什么問題。
宴席上大家自然也是談笑風生,沒說什么有營養的話,至于有人想打聽一下姜田的改革方案,也被他推脫掉了。
第二天,姜田就應該提著禮物去劉府,拜會劉寶鎧的親奶奶。
哪怕身為一個穿越者,這個規矩也是要遵守的,于是姜大人準時的出現在了劉府門前。
也正是因為大家都知道姜田今天要來,劉府上下沒有等門房向內通報,派人提前探知姜田的馬車過來之后,便開中門相迎。
姜田因為穿著官服,所以沒有自己趕車,而是坐著正經的官轎前來,撩開轎簾就看見頭戴鳳冠,身穿大紅繡鳳織金霞帔,手拄一桿龍頭拐杖,遠遠看去仿佛佘太君在世的劉老太君。
也顧不上距離尚遠,急忙下轎緊走兩步站在臺階下施禮:“晚輩姜田拜見劉老太君。”
一聽他自稱晚輩,劉老太太也沒矯情,虛抬了一下手臂:“姜大人不必多禮。”
“老太君親自出迎,實在是折煞晚輩了。”
“姜大人客氣了,說起來您不僅是本地父母,還是我那不成器的孫子的授業恩師,老身理應出迎。”
雙方在大門口互相客氣了幾句之后,便由劉老太太頭前帶路,向府內走去。
直到劉府的大門關上之后,一眾看熱鬧的閑人才小聲的議論起來。
“好一出將相和啊!看來這姜大人的官威算是落實了!”人群中不乏如此議論的人。
“那可未必!”馬上就有人打算反駁:“如今劉家的親兵都在西北,本地的兵可是聽衛大人號令的。”
“你懂什么!”那人馬上就反駁道:“本朝文武分治,文官不管軍,軍官不管文。但是這劉家是什么門庭?無論文武都得給幾分面子,去年老太君大壽之時,陛下和冀王可都是有送過壽禮的!”
外面的議論府里是聽不到的,但是當姜田走進這座在天津城墻外運河邊的公爵府之后,充分的感受到了貴族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締造的。
為什么這么說?這座府邸本是劉家祖宅,北伐后又進行了擴建,雖然形制上有那么一些北方園林特有的格局,例如典型的四合院結構,每套院落當中也有些假山、花草。
但是里邊的陳設和布置不僅有其民族特色,同時還帶有如同京城那家北來順一樣的暴發戶氣質。這個反差讓姜田感覺很有意思,誰讓他清楚劉家發跡之前本就沒出過什么文化人。
來到正廳之后,雙方分賓主落座,為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雖然同樣是一品的品級,姜田還是選擇了坐在老太君的下首。
“晚輩此次叨擾老太君,所謂非為別事,乃是朝廷有意將天津衛升格成為一座正式的城市,劃分部分縣鄉嘗試革舊布新之策,屆時可能于地方上多有仰仗貴府之處,在此晚輩先行賠罪。”
說著,姜田便站起身朝老太太作了一個揖。
剛剛奉茶上來的劉府丫環們都嚇了一跳,這位大人怎么不按規矩出牌,一上來就這么直白的把底牌亮出來了,這哪是求人的樣子?
劉老太君倒是從自己兒子那知道了姜田將要干什么,但沒想到這人果然如自己孫子所說,雷厲風行卻又不通人情世故。
“呵呵……好說!”老太君神情上倒是沒有過多的變化:“只是不知大人所說的仰仗之處,需要我劉家如何啊?”
老太太雖然不是什么書香門第出身,但是能在亂世之中,在丈夫、兒子殉國之后還能支撐這個家不倒的傳奇女子,絕不是可以隨隨便便糊弄的。
其實也不是姜田不懂事,他想的很明白,這劉家本就不受繁文縟節所累,有些時候直白一些可能更好:“如此,老太君且聽晚輩一言……”
在屏退了仆人之后,姜田就自己的改革設想進行了闡述,當然有些東西自然是不能說的太清楚,可即便如此也讓老太太聽得有些咋舌,難怪自己的兒子、孫子都說這小子簡直是膽大包天。
“這……”猶豫了一番之后,老太太饒是見多識廣卻也犯起了嘀咕:“大人所說皆是千百年來之痼疾,能否如大人所想一般革舊鼎新,老身一個婦道人家卻也不好置喙了!”
“誠如您所言,這千百年來已成定勢的頑疾,自然不是輕易能治好的,不過朝廷既然派我來,自然也是希望能有一番作為。”眼看著談話進入到了一個死胡同,姜田也只好告辭:“晚輩新晉履職,尚有一些瑣事,今日就不打擾老太君的清靜了。”
老太太看看自己的茶盞,還沒端起來呢您自己就告辭了,好吧,反正左右也沒有下人,自然沒人來喊送客:“既如此,老身就不強留大人了。”
不管怎么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