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7 川西王屬,豈為蕃土(1/2)
用過早餐后,李光順便先離開王邸,前往皇城行臺所在進行一些人事交接,李潼則留在邸中接見郭元振。
不多久,郭元振登堂來見,姿態倒是顯得端莊有禮,恭謹入拜道:“仆郭元振,奉王教外使歸來,叩見殿下。”
李潼放下手中卷宗,垂眼望向了郭元振并笑語道:“郭參軍播威蕃土,著功事跡,頗有可觀啊。”
郭元振聞言后,臉上卻沒有多少得意之情,仍是頓首道:“日前于蕃土喜聞殿下于蕃土大破悍賊欽陵于青海,仆恨未能持殳當陣、為王前驅,蕃土行事,實在不值一提。”
“所事難易有別,河源將士群眾為助,破賊理所當然。蕃土敵境獨行無援,能直執事機、有所創建,還是值得一夸的。”
很多事情說來簡單,但最難就在于從零到一的突破。深入敵境看似機會多多,但實際情況卻是無處著力,畢竟身為一個外來者,人事完全陌生,想要與一個政權上層人物展開直接的互動勾連,是非常的困難。
關于這一點,李潼深有感觸,他舊年幽禁于神都內苑,哪怕為了見上他奶奶一面,都費了那么大的周折,用了半年多的時間。
這一次派遣郭元振前往吐蕃,他本就沒打算郭元振在吐蕃境中能有什么突破性的創建,更多的是給郭元振一個歷練的機會,可以更加深入的了解敵情,作為未來用事的經歷儲備。
結果郭元振這家伙非但沒有空跑一趟,居然還拐帶回來一個蕃國公主,也實在是一樁意外驚喜。所以李潼對之也不吝夸獎,有人能做好本分之內,可以稱得上恪盡職守,有人則能在職事之上更作開創,這就是直接的能力體現。
李光順說要對郭元振且策且御,李潼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但他也明白,真正有才能的人,做起事來是需要一定自由度的。
世道才士恒有,成就卻各不相同,時勢環境是培養人才的土壤,君王器量則就決定了人才的成長上限,比如大燕皇帝安祿山。
當然這只是戲言了,但在正常的君臣關系中,君王氣度如何的確是能決定臣子的最終成就。衛霍之流若生在桓靈之世,怕也難以鑄就那般豐功偉績。
郭元振本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人,這一點李潼早就了解,雖不至于完全的縱容,但也不會用尋常的標準約束。君臣關系本就是一個動態的磨合過程,若麾下所用千人一面,且不說這本就沒有可能,首先陣營的成長性便被鎖死。
“先講一講你此行經歷,那蕃國公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拋開心頭這些雜想,李潼又開口說道。
郭元振聞言后便連忙講述起來,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述事,更將自己的一些感悟看法一并講來。比如唐蕃商貿的背后緣由,川西土羌人情形勢,以及蕃國權貴內斗的脈絡。
郭元振言之翔實,兼佐以感悟,李潼在認真傾聽一番后,不啻于自己也親行一遭,對蕃國以及唐蕃民間事宜有了一個更清晰的認知。
郭元振的一些看法,李潼也頗為贊同。一樣的表象,不同格局、不同稟賦的人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
當聽到郭元振在大藏地區通過流言去鼓動蕃軍打擊那些民間的商賈,李潼也不由得感慨,他對郭元振另眼相待,也不僅僅只是其人青史留名,彼此之間對于一些事物的看法乃至于處理方式都頗為契合。
往年狄仁杰出巡江南,整頓民生頗有建樹,武則天對此還評價不高。但直到其人大力摧毀江南淫祠,才盛贊其人有宰相之才。這并不是說武則天罔顧民生、心無仁念,而是相對于民生,意識形態的統合無疑是更高一級的標準。
郭元振這行為當然達不到那種高度,但其人能夠善用環境資源,正事不荒的前提下收取別的效果,這種作風讓李潼很欣賞。
不過他對郭元振此行已經給了不低的夸贊,也就不再專就此事進行表揚,免得這家伙小尾巴再擺呀擺。
“仆之所以能內結蕃國琛氏女、即就是如今的東域赤尊公主,多出附國土王所謀。其人與蕃國諸權門聯誼深刻,賄結求活……”
講到這里,郭元振還是忍不住耍了一點小心機,當然他說的也的確是實情,如果不是附國土王這家伙極力推薦琛氏女可拉攏,他又去哪里知道蕃國還有這樣的奇貨可居。
其實如果不是臨行前自己這張破嘴啥都敢說,事情做成這樣子,郭元振本也不必忐忑。和親與否,那是蕃國自己的謀計,與他郭元振又有什么關系,他的責任就是了解蕃國內情并挑撥蕃國內訌,本來就完成的不錯。
可他偏偏自己大嘴巴,說要為雍王殿下訪聘蕃女,如今一語成讖,反而又需要極力證明自己絕非刻意。
對于郭元振的這一點小糾結,李潼倒是不怎么在意,別管蕃國還是土羌,最終還是都要融入中央帝國這個大家庭中來。什么樣的出身并不是問題,關鍵是要看這人物能夠發揮出什么價值。當然,他也并沒有什么擴張領土順便擴展后宮的打算。
本身并沒有這樣的想法,對于蕃國是公主來投還是王子來投,對他而言也都區別不大。如果郭元振能把吐蕃王母沒廬氏都拐帶入唐,那自然更好,不就是和親嗎,贊普這個孫子他認了。
不過當聽到郭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