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詔令(2/2)
輪。
除了新招攬了幾個青年,讓林瑞覺得有些躊躇滿志外,還有口袋里的一張貸款意向書,更讓林瑞覺得前途一片光明。這份文件上面有阿爾法斯·洛希爾與林瑞親筆簽名,同時還有見證人——第十位港督德輔爵士的親筆簽名。
貸款總額高達五十萬英鎊,年息僅為2%,期限為十年,貸款到期前,無需償付利息。
當德輔爵士見到如此優厚的貸款條件時,眼珠都快掉下來了,他甚至覺得聞名歐洲的洛希爾家族是不是得了集體癔癥,又或者被人抓住了把柄。
人一旦被激起強烈的好奇心,那么是勢必要追根究底的,尤其是如此敏感的大額金融交易,作為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總督,德輔爵士有充分的理由向國內秘密通報了這一信息,獲知這一消息的英國情報局便立刻忙碌起來。
其實德輔爵士還有一件事沒弄明白,那就是自己作為見證人的事情,據阿爾法斯說,是林瑞主動提出邀請其作為見證人了。
作為英國香港總督,德輔爵士自然知道,林瑞在南洋與英國人的關系并不如何融洽,但是為什么這個中國人確是這么做了?
直到十天以后,分別來自兩個國家首都的電報,才讓這個香港總督恍然大悟。
清國京城的消息是英國公使發來的,內容只有一句話,清國直隸總督已經受命密捕林瑞。
而來自倫敦的電報則由唐寧街十號發出,接收方不止德輔爵士一個,而是包括了所有遠東地區的英國駐外使節和殖民地總督,內容則是,鑒于林瑞與洛希爾家族達成某種協議,現將林瑞從極端民族主義者目錄中刪除,列為可接觸的、潛在的地區利益代理人。
在德輔爵士內心的一個疑問得以消除的時候,林瑞已經抵達了長江的入海口。
“海洋號”拖輪正吃力地拖拽著一千五百噸的唐山號,逆流而上。站在唐山輪瞭望臺上,林瑞極目遠眺,這條中國第一大河的入海口,近處沙鷗飛翔,濁浪滾滾,數個暗灘若隱若現,遠處數個島嶼之間白帆點點。
“上海,我回來了額!”林瑞心中暗暗呼喊。
“林大哥,剛剛接到海洋號的通知,我們需要拋錨等待一段時間。”一直負責唐山輪值守的吳正榮來到瞭望臺報告道。
“為什么?遇到什么問題了?”林瑞奇怪的問道,“這江面雖然寬闊,但風力不大,天氣也是晴好,最是適合航行的。”
“哦,是這樣,長江口雖然開闊,但處于咸淡水交匯處,泥沙淤積,導致航道狹窄,千噸以上船舶進出必須選在漲cháo期,否則會有擱淺的危險,唐山號沒有動力,如果不等漲cháo,強行通行的話,危險則更大………”吳正榮解釋道。
“那我們就等吧,反正一天之內總有幾個小時是漲cháo時間,安全第一么,不急,我們還是下去看看,今天中午白斯文兄妹做什么好吃的吧!”說完,林瑞便率先下了瞭望臺。
~~~~~~~~~~~~~~~~~~~~~~~~~
相較于林瑞的不緊不慢的行程,上海的聶緝椝可謂是心急如焚。數天前,朝廷的詔令通過明文邸報已經傳遍全國,其中對聶緝椝南洋之行是大為褒獎,夸其在南洋是揚我國威,宣慰僑民,于各國間勉力周旋,終致大功告成。
并賞聶緝椝單眼花翎,賜黃馬褂,擢從三品,并加俸一年。但詔書中卻對林瑞只字未提,似乎朝廷根本就不知道此人的存在一樣。
如果說是因為林瑞沒有官身,而得不到封賞的話,那么在聶緝椝的奏折中,一并提名褒獎的吳益亭,朝廷的詔書倒是有回應的,盡管只有一句話:賜舉人出身,準其于泉州故籍建宗祠,吳益亭及子孫往返內地,各地官府須與方便…云云…但起碼也是個交代不是?
而輿論對于朝廷的詔令卻是一片嘩然,先是上海《申報》刊文說,這是朝廷迫于英國人的壓力,而做出的決定,實在有傷國人報效之心。
而香港《循環rì報》的黃詠商則直接撰文指出,朝廷遲遲不予林瑞封賞,是朝中有人心存派別之見,是對湘人后起之秀**裸的打壓,并隱隱將矛頭指向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
憑借多年的官場經驗和敏銳的政治洞察力,身在局中的聶緝椝,則隱隱嗅到了一絲危險的氣味,林瑞的處境有些不妙。
劉坤一和曾國荃對林瑞可謂是關注之至,自唐山輪從香港拔錨起程,東南沿海各大中城市便得到命令,如發現唐山號的行蹤,必須向廣州和江寧電告,所以聶緝椝才能推算林瑞到達的時間。
“前天已經過了舟山,為何今rì還沒到上海港?”聶緝椝自言自語道,“難不成是有人想在海上動手?”貓撲中文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