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三八章 益州人事多變遷(1/2)
光熹十年,注定是要在烽火硝煙中度過。
上半年,平西王趙興派出四路大軍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猛攻成都,硬生生耗干了司馬家最后的一分反抗氣力,然后輕松奪下了被司馬家經營長達十年之久的成都,從此將地域廣袤的益州納入到自己的統治區域。
或許是膩味了跟朝廷玩太極,以往總是以謙恭姿態出現在公眾視線中的平西王,這次直接無視了朝廷任命劉焉為益州牧的命令,而是從晉國派出一批官吏全面接管了益州的內政,并且任命張既(字德容)為益州牧,任命甘寧為益州軍團長,任命陸遜為益州大軍師,完全控制了益州地區的軍政大權。
張既原為涼國第一大郡安定郡的太守,這些年來將安定發展建設的漸漸有了向晉國上黨郡看齊的架勢,足以證明此人的才能。當年張既是被侯成和華衛國綁回上黨的,但自從投效趙興之后,便一直兢兢業業地干著自己的分內之事,從不參與到其他雜事之中去,顯示出了良好的官德和修養,深受本郡百姓的擁戴。
益州被奪下之后,趙興勢力范圍內的許多文武都在推測平西王這次將會委任誰前往益州主政。大家都清楚益州牧位置的重要性,且不說一個益州的面積大過別的州三倍還多,光是益州境內錯綜復雜的少數民族以及長期以來益州百姓對于晉國和涼國的敵對抵觸情緒,就讓益州牧這個位置變得有些燙屁股。
趙興手下的文官之中,能力出眾者基本上都得到了重用,像國淵和梁習如今皆前往東北地區分別擔任了長州和余州的州牧之位,崔琰則是在延州(朝鮮半島)擔任州牧,諸葛瑾擔任了遼州牧的職位。還有幾位雖然暫時沒有任用,但估計隨著天下各州全部歸于平西王的治下之后,大家也會相繼前去上任,絕不會就當一輩子太守而已。
張既在接到趙興親自簽署的委任狀后,既沒有矯情地說自己能力不逮,恐怕難以勝任州牧這么重要的職位;也沒有拍著胸脯說只要自己出馬,就能一個頂倆,把益州治理的如何如何。他十分利索地將印信等物品與前來接任的新太守進行了交接之后,便立即在一隊親兵的護送下,前往益州赴任。
張既心里明白,如今益州正是人心不穩、百廢待興的時候,越早一天上任,就越容易迅速打開局面。
為了支持張既,趙興特意將漢中太守楊阜調往益州,將防守襄陽有功的姜敘也調往益州,分別作為張既的別駕和從事,讓這二人從旁協助張既治理內政、維護治安。
按照趙興的意思,必須對益州各地縣令以上的官員進行全部更換,原益州各級官吏之中能力出眾者,可以先調往晉國進行培訓和考核,如果確實能夠勝任晉國模式的內政治理,便調往東北四州重新任命,總之不允許官員在本地為官。至于那些尸位素餐、能力低下者,則直接就地罷免,以后也不會錄用。
如今晉國的基層官員培養體系日漸成熟,許多縣令以下的官員都接受了完整系統的培訓,他們今后才是趙興重點培養和任用的對象。
就像張既分析的那樣,益州目前剛剛經歷過兵荒馬亂,各地老百姓人心思穩,地方豪門大族和原有的舊官吏更是戰戰兢兢不敢稍動,正是迅速控制局面的有力時機。趁著如今益州境內各路大軍尚未開赴中原之前,正好借助于部隊的威懾力,將各級官員的任命和安排定下來。等過一段時間這些官員取得了當地百姓的信任,站穩腳跟之后,就算先鋒軍、青淮軍和陸戰旅等部隊撤出益州,整個益州也歸于安定,不用擔心出什么亂子。
當然了,如果真有那不長眼的異族部落想要起刺兒鬧事,新任益州軍團長甘寧可不是吃素的。雖然這位新任的軍團長手下只有天翊軍和暫時沒有番號的幾萬益州軍可供調用,但憑著他早些年在益州打下的名號,收拾這些造反部落還不是手到擒來!
奪下益州之后,攻益北路軍、攻益南路軍這兩個臨時性的番號已經被撤銷。張郃的身份復歸為涼州軍團長,下轄六萬先鋒軍和兩萬蒼狼軍、三萬西涼軍;太史慈的身份復歸為晉國水師提督,下轄四萬水師將士和五萬陸戰隊官兵。
原來的陸戰旅只有兩萬部隊,這一次趙興大筆一揮,將關平率領的三萬青淮軍也劃入陸戰旅中,然后將水師陸戰旅更名為水師陸戰隊,由關平擔任軍長一職。原陸戰旅統領王路因為肌腱受損嚴重,不得不離開一線戰場,如今被任命為臥虎統帥部訓練司司長一職(等同于軍長級別)。
如今,益州境內的駐軍主要為六萬先鋒軍、五萬水師陸戰隊、三萬天翊軍和三萬益州軍。黃忠部一萬五千人,日前已經離開成都向東而去,準備直接開赴襄陽,參加接下來的襄陽大戰。攻益南路軍從最初的五萬發展到巔峰時,曾經達到十一萬之眾,經過郪縣戰役之后,折損了兩萬多。太史慈從交趾士兵中挑選出五千人,補充到陸戰旅和青淮軍中,給新組建的陸戰隊湊齊了五萬精銳士兵,剩下的三萬出頭士兵,則全部交給了甘寧。
甘寧手下如今直接聽他調遣的其實就是三萬益州和交趾士兵組成的部隊,已經補充滿員的三萬天翊軍不過是暫時駐守成都,而且主將還是大軍師陸遜。
對于這樣的人事安排,甘寧非常的不滿意,但他卻是啞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