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二章 一份報紙惹的禍(1/2)
最近,典韋發現主公嘴里時常念叨一句話,那就是“以人為本”。(.贏話費,)本書最新免費章節請訪問。*起初典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聽趙興念叨的多了,也就琢磨出一些滋味來。
典韋看出來了,主公覺得現在手下缺人了,而且缺口非常巨大!要不然他也不會成天拿著一本晉國官吏花名冊,翻來覆去地看,好像上面繡著幾多一樣。
確實如同典韋想的那樣,自從跟著趙興從漁陽城返回臥虎城,趙興就在為幽州六郡的太守人選而犯愁。這事情還沒有個眉目,涼州那邊喜訊又是接連不斷地傳了回來。得,下一步涼州十郡二屬國需要的官吏缺口更大!
如果是隨便扒拉幾個人去外州做官,這倒是很簡單。趙興只要隨便從現在晉國內部一些大縣之中,抽調一批縣吏過去就能湊合。但幽州和涼州的基礎本來就差,當地的百姓從來沒有感受過晉國政治體制的優越性,如果外放的第一批官員,因為治政能力不足,或者品行不正,那將會直接影響到趙興下一步將幽州、晉國、涼州三地聯合組建成為政治實體的構想。
所以,第一批派往幽州和涼州的官員不僅要派足,而且還要揀精兵強將向外輸送!
趙興將跟隨自己抵達臥虎城的劉岱、還未卸任的國相劉虞,人在晉國的陳宮、賈詡、郭嘉三位軍師,擔任太守的棗祗、崔琰、婁圭、梁習、國淵、袁渙、張既等人,太行書院的張儉、蔡邕、邴原、管寧等人,以及中尉府里的禰衡、李孚、劉繼禮、秦誼祿等人聚集起來,準備召開一次意義十分重大的會議。(!贏話費)
至于公孫瓚手下的那些文武幕僚,武將已經進入臥虎講武堂培訓,文士則因為不熟悉晉國的內政體系,所以并未列席會議。
在會上,趙興首先將自己關于幽州和涼州的長遠規劃告訴諸人,表明自己不是只顧“打著玩”的態度,然后提出了對于內政官吏培養體系的設想。
趙興提出,內政官吏的選擇,主要通過三個通道產生。
第一個通道,從護中的優秀指揮將領中選拔任用。趙興特別強調,在目前需要對外擴張的階段,會帶兵打仗的將領肯定越來越多,以至于將來護都沒有多余的位置給作戰有功的將領晉升,那么就需要對一些文武兼備的將領進行分流。
這樣做的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是,擔任過軍職的將領,在參與地方內政建設過程中,必然會十分重視軍事防衛,大力支援駐地軍隊。而晉國的擴張將會持續幾十年之久,確實需要一批懂軍事,甚至能打仗的文官擔任邊陲重鎮的地方主官。
第二個通道,從晉國各郡縣考核優秀的底層官吏中選拔任用。這個通道很好理解,比如下一步崔琰或者婁圭從太守任上升為一州的內政最高長官,那么他空缺出來的位置,自然是優先考慮郡府的治中和別駕從事,一些大縣的縣令。
對于這第二條通道,趙興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今后所有晉國外放的官員,必須在晉國內部任職滿三年以上。因為晉國內部始終距離趙興最近,他有能力將晉國作為一個孵化器,按照自己的意愿,將底層小吏培養成為能夠嚴格落實自己政治理念的官員。
第三個通道,開科取士,向全天下征集人才。在這條通道的具體設想上,趙興與眾人發生了比較嚴重的理念沖突,關鍵的問題在于開哪些科目,取什么樣的士。在與眾人的辯論中,趙興充分體會到了西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
在趙興召集的這些與會人員之中,只有很少的幾人支持趙興多科考試的提議,剩下的許多人都固執地堅持應該把儒學作為唯一的選士標準。比如蔡邕、邴原、管寧這幾個書呆子,比如婁圭、國淵、袁渙等幾位太守。令人詫異的是,劉岱、劉虞和幾位軍師都支持趙興。他們的支持只是建立在對趙興無條件的信任基礎之上,并不是發自內心的理解。
在民主征求意見未果的情況下,趙興終于發揚了一把家長作風,很強橫地一個人說了算,將開課取士的范圍劃定為:國學、算學、農學、商學、術學五大門類。其中國學包含儒家、法家等傳統百家流派;算學包括天文、地理、數學、幾何等方面;農學包括耕、牧、漁、獵等方面;商學包括經貿、金融、紡織、礦產等內容;術學包括墨家、醫術、科技、器械等內容。
沒有出現在開科取士范圍內的兵法、武學等內容,則是體現在臥虎少年班、臥虎講武堂以及臥虎訓練團的實際開設科目之中。
因為選拔官吏事關長遠,而且影響巨大,所以趙興要求禰衡負責的《晉報》全文刊載了這次會議的結果,并且組織了一批太行書院的師生對趙興的決定進行辯論,《晉報》則是以連載的形式,對這次大辯論進行報道。
如今的《晉報》,已經成為引導晉國內部輿論走勢的強大利器,不僅在晉國范圍內發行量巨大,其他各州往來的商旅,也會帶著一些報紙返回本州,結果成了其他各州關注和了解晉國形勢的重要渠道。
因為《晉報》的成功發行,啟發和鼓舞了禰衡辦報紙的巨大熱情,在他的指導和幫助下,晉國又相繼產生了四份報紙,分別是《上黨晨報》、《太行晚報》、《商報》以及《臥虎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