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1/4)
路川略微思索了一下就問,“大哥,這洪鐘是何許人也?”
楊穆解說道:“要問洪鐘,錢塘人士,成化十一年進士,弘治初,官拜四川按察使,當時馬湖知府安熬恣淫 虐,自唐朝以來,馬湖就有安氏,勢力極大,當地百姓恨之入骨,有司衙門卻不敢過問,致使他在馬湖橫行了二十幾年。后來僉事曲銳請巡按御史張鸞按律治罪,洪鐘欣然贊成,帶兵抓了安熬,送往京城,處以極刑。自此馬湖由世襲土官變成流官,放得一方太平。弘治十一年,升任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整飭薊州邊備,奏議,増筑塞垣,自山海關西北至密云古北口、由黃花鎮直抵居庸關,延亙千里,繕復城堡二百七十所,以此,可減防秋兵六千人,歲省挽輸犒賚費數萬計。時任兵部尚書馬文升等請從,不料鑿山時山石崩裂,壓死數百人,被御史弋福、給事中馬予聰等彈劾,工成之時,侍郎張達偕司禮中官前往巡視,見近邊土地多沙石,不宜耕種,給事中屈伸等再次彈劾,言官及兵部請求治罪,孝帝以洪鐘為國繕邊,不當治罪,只停俸三月了之。”
“看來是個清官。不過恐怕是讀書讀迂了,不太聰明的樣子,兵制不改,再怎么修城墻有什么用呢?敵軍一到,將軍穿不起盔甲,兵卒拿不動刀槍,上陣也是送命。治國打仗,可不能紙上談兵,什么減防秋兵六千人,什么歲省挽輸數萬計,純粹就是放屁,到頭來連本錢都拾不回來。”
屈三爺就問,“六弟,那你覺得洪鐘掛帥能打勝仗嗎?”
“勝仗應該沒什么問題,廖惠等人估計還不如他呢。”
楊穆點了點頭,“六弟,那你覺得剿平匪寇需要多長時間?”
路川略微思索了一下,“半年應該能見分曉,但要想全部剿滅的話,恐怕就得再多個一年半載了。文臣用兵大多有個毛病,就是太拖沓了,殊不知兵貴神速是有道理的,戰場之上瞬息萬變,不給對方足夠的反應時間,自然就勝了一半,此外,帶甲十萬,千里饋糧,軍需用度是一大筆開支,在軍隊上要是能省下糧錢,救濟災民不成問題。這些當官的,就會在不必要的地方省,該省的地方卻一點不省,不信你們看著,洪鐘要是能在一年之內抓住廖惠三人,我路川把腦袋割下來送給他。”
“六弟,那要是讓你領兵,你會怎么做呢?”
“自然是給士兵發雙餉,趁著年節出兵,三面合圍先拿下保寧,再以保寧為起點,往川、陜、湖廣發散,剿撫余寇。如此一來,少則三月,多則半年,川蜀必然恢復安寧。”
“六弟,你別忘了,年節時下不出兵。”
“年節時下不出兵?這是誰說的?周禮?周朝那么講禮,怎么就有五霸七國之亂了呢?怎么就天下歸了秦了呢?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哪里管得了這些?”
“可是,如果真需要一年甚至兩年才剿滅的話,我怕……”
“大哥說的不錯,我怕的也正是此事,倘若別的地方有人揭竿響應,就不是洪鐘能擺平的事了。大哥,除了寧王,你知不知道還有哪家王爺心存反意?百姓造反固然不好收拾,王子作亂可就更麻煩了。”
“別的……哎,六弟,你說寧王心存反意?你是怎么知道的?”
路川微微一笑,“大哥有所不知,我去過寧王府,也見過寧王。”
楊穆故作不知,就問道:“哦?寧王怎么說?”
“寧王什么都沒說,不管我怎么套他的話,他就是只字不提造反。”
“然后呢?”
“然后他請我去了他的書房,才向我問策。”
楊穆哈哈一笑,“看來還是被你說得心活了啊。”
“不,他不是被我說得心活了,而是他早有反意。我發現這個人根本沒有半句實話。”
“哦?”
“他可能是不知道我去過江西,就對我說他求來護衛權是為了剿匪,殊不知我在貴溪親眼見過,田地里只有婦人孩子,一個男丁都沒有,我問過,百姓說都被寧王抓去充當親兵衛隊了,而且我還碰到過寧王府上的人出來抓壯丁的,比禿尾巴狗還橫。試問寧王是想要多少軍隊,要把整個鄉里的男丁全抓走?”路川抿了口茶繼續說道,“不過不得不說,這次他要是趁機作亂,純粹就是自討苦吃。朝廷會派洪鐘掛帥剿匪,想必和我給我義父寫去的信不無關系,既然朱厚照能聽我義父的奏議,看來大權還在他手里,大明朝還是由他說了算。這種情況,想推倒他談何容易?大明朝可不是沒有能人,光我義父就夠他朱宸濠喝一壺的。”
“六弟,你義父是?”
“哦,我義父就是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
“原來如此,楊公確實是社稷之臣,聽說李相曾有言,‘吾于文翰,頗有一日之長,若經濟事,須歸介夫’。那寧王這次倘若不造反呢?”
“這次不造反是他的便宜。其實我發現他這個人還算是不錯的,起碼禮賢下士上面就勝朱厚照良多,但凡那日他對我說一句真話,或許我會數落他,或許也會效命于他……嘿,都是過去的事了。大哥,既然說到這里有句話我得問你,為什么我命白駿宇打聽寧王的事,他給我的回答是豁達類漢高,神武同魏祖,年雖少,實乃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