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淮南第一叛:王凌(1/2)
王凌。
王凌(172年-251年),字彥云,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東漢司徒王允之侄。
有根基,忠臣的苗裔。
王凌是太原祁縣人。叔父王允主持刺殺董卓。
董卓部將李榷(què)、郭汜(sì)等為董卓報仇,在長安殺了王允的全家。王凌和哥哥王晨當時年齡尚小,翻城墻逃出,跑回太原。
他早年就和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賈逵等人結為好友,后來舉孝廉,出任發干長,后因罪獲刑。服刑期間,恰逢曹操巡察。
曹操得知他是王允的侄子,又系因公犯罪,當即解除他的勞役,委以驍騎主薄之職。及中山太守,有治績,后來得到曹操賞識,出任丞相掾屬。
他感恩曹氏家族,為未來反叛司馬家族奠定了基礎。
還有一個女人,為他們的那次未遂叛變,穿針引線,搖旗吶喊。她叫郭甄,是王凌妹妹女兒,也有說是王凌妹妹的孫女。
此女忠誠俠義,是此次未遂政變的推手兼聯絡員,事發時,在王凌的軍中,未嫁。她有一匹日行五百里的快馬,此馬名為“紫燕騮”。灑家估計,她是花木蘭的原形。
…………
曹丕稱帝后,王凌任散騎常侍,出任兗州刺史。
洞口之戰,王凌與眾將共破吳將呂范,因功封為宜城亭侯加建武將軍。后任青州刺史時又整理法度,重建當地戰亂后的秩序,得到百姓稱頌。
太和二年(228年),隨從曹休征伐東吳,在夾石與吳軍遭遇,魏軍失利,王凌拼死突圍,使曹休得以撤退。后又擔任揚州和豫州刺史,頗得軍民的歡心。剛到豫州時,表彰當地先賢的后代,征召沒有出名的俊才,各有指教,影響極好。
曹叡駕崩后,大將軍曹爽對他積極攏絡,任命他為征東將軍、假節都督揚州軍事。
吳國大將全琮領數萬人馬進攻芍陂。王凌率諸軍迎戰,奮戰數日,吳軍退走,進封南鄉侯,儀同三司,食邑一千三百五十戶,又遷升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正始九年(248年),代高柔為司空。
…………
兗州刺史令狐愚,是司空王凌的外甥,駐扎在平阿,甥舅二人同時掌握重兵,單獨承當淮南地區的重任。
司馬懿誅曹爽后,王凌心生不滿,王凌派郭甄騎著她的寶馬“紫燕騮”來往于兗州、平阿之間,與令狐愚暗地串聯、策劃,認為魏帝曹芳昏庸懦弱,受制于強臣,又聽說楚王曹彪有智有勇,想要共同立他為帝,奉迎他到許昌建都。
司馬懿最初不知道他們的詭計,也對王凌積極攏絡,在高平陵事變后,提升他為太尉。當初司馬懿曾問蔣濟,“王凌的才干怎么樣?”
蔣濟回答說,“王凌文武雙全,當世無雙,其子王廣有大志,勝父一籌。”
于是,司馬懿也對王凌有一絲戒心。
王凌的另立新君行動一直是秘密進行的,由于曹彪的封國在兗州令狐愚的地盤內,嘉平元年(249年)九月,令狐愚遣親信張式以監察親王為名赴曹彪家拜訪,對曹彪說,“令狐使君向大王致意,天下的事未可知,愿大王珍重!”
開始了他們另立新君的第一步。
王凌又派舍人勞精到洛陽,告訴他的兒子王廣。
王廣說:
“每當要干一番大事業,應該以人情世態為本。曹爽因驕奢淫佚失去了百姓的信任,何晏(ya
)虛浮而不能治國,丁謐、畢軌、桓范等人雖有較高的聲望,但都一心追逐名利。再加上變易國家的典章制度,多次更改政策法令,他們心里想的雖然十分高遠但卻不切合實際民情,百姓習慣于舊制,沒有人順從他們。
“所以他們雖有傾動四海的勢力、威震天下的聲名,而一旦同日被殺之后,手下名士就散去大半,百姓們照舊安定,沒有誰為他們而悲哀,這都是失去民心的緣故。
“如今司馬懿的本心雖難以測量,事情也不可預料,但是他卻能提拔賢能,廣泛樹立超過自己的人才,遵循先朝的政策法令,符合眾人心里的愿望。
“造成曹爽惡名聲的那些事情,他都必定加以改正。終日兢兢業業,以安撫百姓為先務,而且他們父子兄弟都掌握著兵權,是不容易被推翻的。”
王凌聽不進他的話。
同年十一月,令狐愚又派張式去見曹彪,還沒等他回來,令狐愚就病逝了。
令狐愚的幕僚楊康此時正在京都司徒府上報兗州政務,聽到令狐愚病死,他很害怕,立刻向司徒高柔舉報揭發王凌、令狐愚的計劃。
高柔得知后,立刻向司馬懿報告,司馬懿相當吃驚,但旋即恢復鎮定。王凌位列三公,又沒有具體證據,一時難以下手,故暫時靜觀其變,嚴加保密。并另派黃華出任兗州刺史。
王凌對楊康告密之事毫無所知,仍舊積極暗中準備。
嘉平二年(250年),熒惑(火星)出現在南斗星的位置上,王凌說,“斗中有星可能該出現一位突然顯貴的人物。”
于是更加堅定另立新君的行動。
嘉平三年(251年)元月,吳國孫權怕自己死后魏軍長驅直入,封鎖涂水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