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司馬懿和他相關的女人(五)(1/2)
入城后,司馬懿屠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體,筑造京觀。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收編百姓四萬戶。同時,把公孫淵所任公卿的女眷分發(fā)給軍隊中沒有娶妻的將領士卒。
將士謙讓,把公孫淵的五個侍妾送給了司馬懿,司馬懿笑一笑,收在軍中,隨軍。
司馬懿釋放了當年被公孫淵篡奪官位的公孫恭,又為被公孫淵迫害的綸直、賈范等人修了墳墓,表彰他們的后代。
下令說:“古代討伐一個國家,僅殺其中頑固兇惡的人而已。各位被公孫淵所連累的人,全部寬恕(就是“首惡必辦,協(xié)同無罪”)。中原人愿意返回故鄉(xiāng)的,各隨己愿。”
當時司馬懿軍中有的士兵衣單寒冷,請求發(fā)給短襖,司馬懿不給,表示“襦者官物,人臣無私施也”。
于是上奏朝廷,把一千多名六十歲以上的士兵解除兵役,送返回鄉(xiāng)。
在原定一年的期限內(nèi),勝利班師。
魏明帝派使者到薊去犒勞部隊,增司馬懿食昆陽縣,前后共二縣。
曹魏數(shù)十年來遼東問題終于徹底解決。
…………
原本朝廷讓司馬懿便道往鎮(zhèn)關中。但當?shù)竭_白屋時,有詔書召他火速回京,三日之間,詔書五至。魏明帝手書說:“間側息望到,到便直排閣入,視吾面”。
據(jù)說,司馬懿在襄平時,曾夢見魏明帝枕在他膝上,說:“視吾面。”他俯視,見魏明帝面有異色。
如今一見詔書此語,大驚,乘追鋒車晝夜兼行,從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至則徑人嘉福殿內(nèi)御床旁邊,滿眼流淚,指問疾病。
魏明帝拉著他的手,目視太子齊王,說:“以后事相托。死乃復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三國志?魏書?明帝紀》為“吾疾甚,以后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
當天,魏明帝去世。時為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正月。
齊王曹芳年僅八歲,司馬懿乃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
齊王即位,司馬懿任侍中、持節(jié)、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tǒng)精兵三千人,共執(zhí)朝政。
曹爽欲排擠司馬懿,想讓尚書奏事先通過自己,以便專權,向天子進言,改任司馬懿為大司馬。朝臣們認為以前大司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不吉,于是任命司馬懿為沒有實權的太傅,像蕭何那樣,入殿不趨,贊拜不名,劍履上殿。
…………
正始二年(241年)四月,吳帝孫權分兵四路攻魏:衛(wèi)將軍全琮率軍數(shù)萬出淮南,威北將軍諸葛恪攻六安,前將軍朱然攻樊城,大將軍諸葛瑾攻祖中。
五月,吳將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孫倫圍攻樊城,諸葛瑾、步騭(zhì)侵掠柤中,司馬懿自請出兵往討。朝臣認為,敵兵遠來攻堅,當待其自破,司馬懿則說:“邊城受敵人侵擾而大臣安坐廟堂,會使疆場騷動不安,眾心疑惑,這是社稷的大憂患。”
六月,司馬懿統(tǒng)軍增援,司馬懿知南方暑熱低濕,大軍不宜持久在此,先派輕騎挑戰(zhàn),朱然不敢動。于是,便休養(yǎng)土卒。檢選精銳,招募勇士,發(fā)布號令,擺出攻城的架勢。
吳軍驚懼,連夜撤退。在三州口(荊、豫、揚三州),為魏軍追及,吳軍被殲萬余人,船艦物資損失甚多。而進攻六安、柤中的吳軍亦無功而還。
七月,增司馬懿食郾、臨潁,前后共四縣,食邑萬戶,子弟十一人皆為列侯。司馬懿功勛德望日漸盛大,然而卻更加謙恭。
司馬懿認為太常常林是同鄉(xiāng)長者,見了他總要下拜。
常告誡子弟們說:“盛滿是道家所忌的,春夏秋冬尚且往返推移,吾有何德能居此高位。減損再減損,或可以免于禍啊!”
此前,吳國派諸葛恪屯駐宛城,邊人深以為苦。司馬懿要率兵攻之,議者以為諸葛恪占據(jù)堅城,廣有糧谷,孤軍遠攻,救兵必至,那時進退失據(jù),未見其便。
司馬懿卻說:“賊所擅長的是水戰(zhàn),今我攻其城,以觀其變化。賊若用其所長,棄城奔走,這是我們預定的目的。賊若敢固守城池,湖水冬淺,船不能行,救兵必棄船就陸相救,這就要進行他們不擅長的陸戰(zhàn),這對我們是有利的。”
正始四年(243年)九月,司馬懿率軍出征。軍隊到達舒城,諸葛恪果然焚燒積聚,棄城而走。司馬懿又巡視淮北屯田區(qū),提拔農(nóng)家子弟鄧艾主持屯田。
…………
正始五年(244年)春,大將軍曹爽欲立威名,不聽太傅司馬懿勸止,力主伐蜀,魏帝從之。結果為蜀前監(jiān)軍、鎮(zhèn)北大將軍王平所敗,魏軍被阻于興勢,后方也軍糧供應不上,牛馬騾驢大量死亡,蜀涪縣及費祎援軍亦相繼到達。
曹爽見不能勝,被迫聽從司馬懿的勸告,于五月率大軍退還。遭蜀軍截擊,魏軍苦戰(zhàn),始得退回,失散、傷亡甚眾。
正始六年(245年)八月,曹爽廢置中壘、中堅營,把兩營兵眾統(tǒng)交他的弟弟曹羲率領,司馬懿援引先帝舊例制止,曹爽不聽。
正始七年(246年)正月,吳兵入侵柤中,有萬余家百姓為避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