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朝堂爭論(1/2)
此話一出,奉天殿內(nèi)一片寂靜。
一時間,文武百官腦子迅速轉(zhuǎn)動,各種念頭紛至沓來。
入朝為官,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便是揣摩圣意。
陛下不會平白無故問這種話。
背后一定有原因。
是朝堂上哪位諸公,惹得陛下不悅了?
還是何地又有農(nóng)民起義了?
又或者是胡惟庸案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
百官們低著頭,一時間竟是想不出朱元璋發(fā)火的原因。
唯獨有幾名心思通達的官員,想到了幾天前,在郊外的茅草屋里,靖安侯借著那個孩子說的話。
朝廷的制度有問題!
陛下有此一問,想必跟這句話有極大的關(guān)系!
片刻后。
朱元璋看著低著頭的百官,冷聲道:“想的夠久了!都給咱說說吧!”
百官們聽見這話,面面相覷,一時間沒人敢當這個出頭鳥。
若是放在以前,他們肯定會站出來,給朱元璋各種各樣的理由。
什么天下初定,無為而治,自然天下太平。
什么與前朝相比,百姓已是安居樂業(yè)。
無非就是類似的搪塞敷衍的話。
若是朱元璋想要做些什么,比如改革弊政。
這些官員就會再找出各種各樣的理由進行推脫。
但是!
胡惟庸案剛結(jié)束,還有許多受到牽連的人,關(guān)在天牢。
誰又敢在這個時候,觸朱元璋的霉頭呢?
尤其是這個問題如此嚴厲,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歸咎于胡惟庸的同黨。
思慮再三后,就更沒人敢說了。
朱元璋見滿朝文武,無一人敢言,冷哼一聲,道:“你們平日里不都挺能說會道的,真讓你們給咱出謀劃策,一個個又都啞巴了?”
“既然你們不說,那咱就替你們說了!”
“在咱看來,咱大明的百姓比前元還苦!并不是咱不勤政,也不是腐敗太多!”
“歸根結(jié)底,是咱大明立國定下的制度,就有問題!”
此話一出。
奉天殿內(nèi)響起一陣竊竊私語的聲音。
文武百官皆是露出驚詫之色,心中惶惶不安。
這個時候。
左中丞安然咬了咬牙,站了出來,行禮道:
“陛下!臣有話要說!”
朱元璋看了他一眼,淡淡道:“講!”
安然抬眸望向朱元璋,正色道:“陛下,咱大明的制度乃是以唐、宋、元三朝制度為基礎,去除糟粕,取其精華,再加以改進才最終確定,雖然偶有瑕疵,卻瑕不掩瑜!
臣以為陛下此話有失偏頗!”
此話一出。
諸公皆是露出贊同的表情。
這制度是吸收三朝的經(jīng)驗,才最終確定,可不是你一個人說有問題,就有問題,想改就能改的!
諸公都知道朱元璋是一個什么樣的皇帝,也都知道他遠比想象中的還能折騰。
但是再如何折騰,也該在框架之內(nèi)折騰。
若是直接將框架掀了,朝廷就會有大動蕩,出大變故!
朱元璋聽見這話,卻也不惱,望向安然,問道:“你真這么想?”
安然道:“并非臣這么想,而是事實如此!”
朱元璋大手一揮,道:“既然你說這制度沒問題,那咱就隨便說幾條,你且聽著!”
“首先,是咱大明的稅收制度!”
“咱大明的稅收是兩稅制的改進,夏秋兩季皆是以實物的方式征收,運抵朝廷,中途不知道有多少損耗。
咱問問你們,這些損耗有多少是真正的損耗,有多少是落入了當?shù)厥考澋目诖??!?
此話一出。
百官皆是一驚。
這個問題,從地方升上來,或是戶部的官員,心里都十分清楚。
這些“損耗”一部分是落在士紳的口袋里,一部分是落在官府的口袋里。
但他們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出自世家,也就是朱元璋所說的士紳,是這損耗的受益者!
又怎么會想著去填補這個窟窿呢?
安然聽了,也是沉默。
但很快。
他就開口道:“陛下,運輸?shù)膿p耗,不可避免,臣以為,這個問題并不能歸咎于制度?!?
頓了頓,又道:“而且臣以為,只要加強監(jiān)管,命令地方官府嚴格控制損耗,將損耗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nèi),問題便可得以解決?!?
話音落下。
百官皆是表示贊同。
“安大人此言甚是!”
“既是實物,必然會有損耗,又怎能歸咎于制度?”
“只要加強監(jiān)管,便可以控制損耗,何樂而不為之?!?
“再者說,若是兩稅不征收實物,又該如何?!?
百官們議論紛紛。
朱元璋聽了,卻是在心中冷笑。
這些家伙如何想的,他心里又豈會不知道。
加強監(jiān)管?
說得輕巧!
大明朝至今已有十三年,如此嚴苛的律法,都沒能杜絕貪官污吏,更何況是這稅收的損耗?
至于嚴格的控制損耗,就更是一個笑話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