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君臣觀禮(再來一更)(2/2)
禮教并未大興。”
“陛下,此臣之過也。”劉健立馬告罪。
朱厚照則擺擺手,他不在意,“朕多年來一直強調務實,不過這幾年來漸漸覺得有時也該務務虛,務實是低頭干活,務需是抬頭看路。今日諸位可暢所欲言。”
他自己覺得關延卿的話有些道理。
物質是重要,但在物質當頭的年代里,人活著要有一種精神。否則吃飽了開心,開心到餓了就吃飽,那是豬的生活。
而他那會兒有十二個詞、二十四字的價值觀,那么這會兒他作為皇帝應該引導大明的子民具有哪一種精神品質?
精神。
這兩個字的力量遠遠超過一般人的想象。
它在那種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候,往往能爆發出巨大的力量。
比如說,他是不是應該給予‘漢’這個民族更為具體的內涵,完整的構建民族的概念,主權國家和領土的概念。這些是一個現代國家的基本要素。
但在16世紀,幾乎還是一片空白。
這種精神上對同一概念的認同,在現實中可以增強一個國家的凝聚力,在可預見的未來,或許還可以避免漢人再一次丟失中原的悲劇。
而關延卿一聽皇帝并沒有震怒,心中安穩了一些。
其他人也是如此,他們基本都害怕正德皇帝,因為威名太盛,不過親眼看到之后又覺得不愧有圣德賢君之名。
一個小小的七品縣令,真的指出皇帝施政可以改進的地方竟然還能活得好好的。
這就是盛世給予皇帝的自信,因為我的功績是實實在在的,你說兩句就沒啦?只有嘉靖皇帝,一輩子是既當婊子又立牌坊,所以叫海瑞一揭,直接抓狂了。
于是這一天,濟南城的巡撫衙門,幾十位臣子在皇帝面前爭辯的極為激烈。朱厚照雖然沒有直接參與,但聽得很仔細。
而更多沒能參加、只是聽聞的鄉賢文人,則將這場盛會冠之以‘君臣觀禮’四字,并且迅速深入人心。
其內涵就是文人們對于一種圣君的期盼,從秦始皇到現在都很少有這樣的場景發生。
也許到了幾十年后,會有人留戀當初,追憶過往呢。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