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王氏父子(2/2)
情了,當代的人總想解決千秋萬代的事,實際上又怎么可能。
朔方鎮是這樣,銀川鎮、云中鎮也是這樣,三個軍事堡壘、屯兵之地往這里一扎,至少朱厚照可以保證他在世之時,北方的人蹦跶不起來。
宏觀是這樣。
微觀上,王守仁還有一些敵人沒有解決。
正德二年之后,朝廷雖然大敗小王子,但草原上仍有些殘余的力量在匯聚,尤其火篩跑了回去……
他以為,應當趁國力正盛之時,再進行一次遠征。
按照皇帝的性格,他覺得只要他把河套地區經營的井井有條,有個三萬精騎、三步銳卒,就可進剿草原,皇帝也一定會準奏的。
至于他父親……
王守仁也不知這話要怎么回,皇帝如此偏愛、還要再啟用,這份君恩,可是重了。
……
……
京師,乾清宮。
朱厚照與禮部尚書林瀚博弈了半天,起因說起來也有些復雜。
首先是他剛繼位時命人修撰的《孝宗實錄》,歷經四年時間,現在快要修成了。
其修撰過程也算曲折,原先是大學士劉健、李東陽、謝遷為總裁官,后來陸續都去了,朱厚照又命林瀚,以及禮部侍郎張元禎,翰林院學士劉忠,以及翰林院數名侍講一同纂修。
在這個年份,修撰前朝實錄是重要的政治資本,就像是鍍了金一樣。
而眼下朝廷的用人風向又已改變,知縣、知府、布政使這類官職不少人搶。
這種好事,鍍金之人輪不到又誰能輪到?
朱厚照也不是不愿意賞翰林院的這些侍講,只不過在翰林院讀書、修書幾年,就要下去擔任一方父母官,他始終覺得這對百姓不負責任。
有才能是不錯,可以慢慢先來嘛,要么是去當副手,或者在各部做員外郎、主事,熟悉熟悉部務。
這樣林瀚卻覺得不好,《孝宗實錄》不是一般俗務,皇帝這樣對待纂修人員,牽強起來說,可以算不孝。
所以嘰嘰喳喳半天,說的朱厚照腦袋都疼。
這個林亨大,每次與他溝通最為困難,他不僅死板、愣頭、說得你難受。而且他歲數大了,耳朵不好使,作為皇帝他還得放大了嗓音,不然人家聽不到。
林瀚生于宣德九年,今年已經七十六歲了。頭發、胡子全白了光,每次過宮殿的門檻,都要有人攙扶。
多方考慮,朱厚照就動了換掉他的心思。
但禮部尚書關乎一個‘禮’字,其實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非得泰山北斗一般的人物才行。而且還得找個上年紀的,三四十歲當禮部尚書總是讓人覺得怪怪的。
由此,他才想到了王華,不管怎么說,王華也是當年的狀元,在清流之中也是有些聲名的。
除此之外,王華在京任禮部尚書,也是便于他兒子在河套行事。
官場就是人情,有一個這樣的爹在京當禮部尚書,只要關乎到河套之事,一般人都得給行個方便。
這也省得他這個皇帝天天下場給他去站臺。
皇帝輕易還是不要去做這種事,因為影響了官場的平衡不是好事。萬一你偏向的那一方人,搞出貪墨瀆職或是事情做得一塌糊涂這類丑事,到時候不是弄得皇帝自己都難看么?
“哎。”朱厚照搖搖頭,這些老家伙們最是難說通。
至傍晚時,內閣最后的票擬全都著人送了進來。
朱厚照習慣于在晚膳之后走了兩圈,然后批上一兩個時辰,晚上畢竟安靜,無人打擾,所以長時間下來幾乎成定例,
而今日,有一封奏疏引起他的注意。兩個原因,一是上奏的人是山陽縣知縣張璁,這是個名人、也是個狠人。二是這個事情,少府官員克扣銀兩、地方百姓民怨沸騰。
王鏊給的票擬,是要刑部、大理寺、都察院以及少府一起來查,而后將實情稟報。
朱厚照多了一個心眼。
他批示的是:朕知道了。
但轉頭則叫錦衣衛入宮。
百姓生活本就困苦,不能任由這些官員這樣胡亂施為。
如果要掀大案,那就掀大案,正好也可以看看張璁的成色。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