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王守仁、第一仗(2/2)
邊發現敵人,那便他就已經命令榆林衛、寧夏衛向內收縮靠攏,這是他在此練的兵,還算是能戰的,其余一些小堡、千戶所,各自筑墻固守。
至于說軍需糧餉么,楊一清倒不是特別擔心,朝廷這兩年軍需不缺,去年撥銀一百萬,今年又是一百萬。
這仗,能打。
以往韃靼人之所以在關內像游泳一樣開心,是因為雖然各類衛所、城堡修得不少,但長期糜壞,導致軍隊戰斗力急劇下降。
不要說士兵了,就是將領也不愿意出戰。
打不過的仗,還要出去打,要么是丟了命,要么是打敗仗,打敗仗還是給朝廷砍頭,所以結局一樣。
那不如躲在里邊兒不出來。
反正韃靼人是來搶,又不是來攻城略地、自立為王,他只要守好自己的城,外面搶得是老百姓,搶完了會走的。尸橫遍野又怎么樣?自己的官位不受影響這才是重要的。
更有喪心病狂的人,沒本事打仗,卻有升官的貪念,那就殺害自己的老百姓冒充是敵人的頭顱,然后向朝廷報賞。
這些事楊一清不是沒見過,所以他這一次的命令是明確的很。
王守仁到總督府的時候,恰逢楊一清在訓話,
“……今日就要將總督府的令傳下去,此次作戰,事關朝廷復套國策,事關大明中興之望,也事關本督的腦袋。因而上至巡撫、總兵,下至將校士卒,凡不遵軍令、畏敵不前者,斬!我有王令旗牌在身,可先斬后奏!”
楊一清說著說著也注意到了王守仁,這個人物他是知道的。
默默無聞的人,一下子被拔擢到陜西巡撫的位置,據說皇帝非常欣賞他的才能。
“屬下拜見楊部堂。”
這議事廳里,主要將領其實都不在,寧夏總兵楊尚義是楊一清最為倚重之大將,這個節骨眼應該已經在寧夏鎮點兵,向靈州、花馬池方向靠近了。
榆林總兵桂海元一樣如此。
在總督府的是本身總督衙門里的文官,以及駐守固原衛所指揮使,當然,還有在王守仁之前趕來的,陜西布政使、按察使等一眾官員。
王守仁一看人挺齊自己到的最晚,便講了一句,“屬下去了靖虜衛,路上耽擱了許多,請部堂治罪。”
“無妨,賜座。”
這里的消息更加及時,楊一清招招手,身后一個下人將軍報也呈給王守仁。
“比三年前好,至少花馬池城的寧夏后衛,牢牢得釘在了那里,雙方有所接觸,互有傷亡。火篩部四萬兵馬也不攻大城,他們已經越過花馬池,往靈州衛方向去了。”
王守仁腦子里有地圖,他一聽就知道要害所在,“這樣,寧夏鎮兵馬就要和他碰上了。楊總兵僅騎兵萬余,數量明顯少于他。”
“你認為要如何打?”
楊尚義就是在三年前追擊火篩部的人,這個時候,這個地點,又是老對手,火篩就是奔著復仇而來。
“先前,屬下就與各衛指揮使探討過。屬下以為,楊總兵勢弱,與火篩部決戰時機未到。而且火篩急于復仇,必定是急于交戰,他越急,我等越不能急。”
“怎么個不急法?”
“多派兵馬,堅定與其輪番小規模交戰,同時集中兵力,使其欲消滅我而不得。全力疲敵、耗敵。至于楊總兵,要讓其按兵不動。他不動,則火篩戰則不敢盡全功,追則不敢以全速。時間一久,他必急躁!”
王守仁的辦法有些像賴皮糖,黏黏糊糊的,不像一個戰場上干脆利落的武人所展現出的那種做派。
而且僅是說出來倒也有幾分道理,但不是沒有風險,大明騎兵不足,僅以步卒糾纏敵人,萬一給全殲了,士氣必定大減,到時候這場仗還怎么打?
“這仗要是打上個半年,咱們也要被拖垮了。”
王守仁堅持,“真要拖上半年,這四萬兵馬絕對出不了長城,如此重創韃靼,剿套不就成了?!”
“關鍵是誰當這第一人。”楊一清精光一閃,說出來極為關鍵的話。
第一仗打好,才有后面。
(本章完)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