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1/2)
八十萬畝的田產是贖回來了,四成二的干股,紙面有420萬兩的銀子也付出去了,當然了,是付明年的利銀。
如果這時候海外出什么事,朱厚照決定造大船、建水師,去收拾南洋的小國,以及遠道而來的葡萄牙人,不知道朝堂之上又會是什么反應?
其實朱厚照心中多少有些好奇,中原王朝歷史上,應當還沒有過這一幕。
滿朝的文臣還會覺得那是窮兵黷武嗎?
不好講。
反正現在事已經這么辦了,畢竟平均下來的田價不到五兩,有點坑,但梅可甲也沒有辦法,皇帝不愿意把自己的干股降到50%以下,所以越到后面,他手里的‘商品’就越少,只得降價,即便如此也還是有人愿意。
尤其是哪邊一旦抓了個什么人,那一天的生意就能好上不少。
正德二年四月,奉皇帝旨意,大明南洋公司在京師設立總部,正兒八經掛到墻上的牌子呢,名字里又多了三個字,是為:股份制。
寫的很一目了然,這是以多人擁有股份為制度的新型公司。
位置就靠著正陽門,在正陽門里,和不夜城算是隔著正陽門相望。
之后梅可甲像是有什么神通一番,不斷的在門口張榜公示一些制度。
其一,股份制公司所有有股份的人員,稱為公司股東,占股超過百分之一的,可以向公司董事會提寫建議,而董事會必須給予書面答復。董事會成員由皇帝任命。
其二,梅可甲作為這家股份制公司的總理,負責日常一切之事物,每年度向董事會述職。
就像各地官員向皇帝述職,梅可甲現在也要述職。
述職就要講清楚,過去一年的成績、問題,未來的隱憂和應對措施。
其三,三年之內,股東之間的股份不得售出、相互交易,允許放棄。
這樣一來,其實朱厚照在不知不覺中干了一件重要的事,便是把股份制企業成功引入了這個時代的大明,在解決舊問題的同時,也開辟了新方向。
之后聰明的商人必然也會模仿這種模式來成立民間的公司。到時候官府可以跟上制定一些相應的法律,以鼓勵、規范為主。
這種格局之下,當皇帝設置議題,討論如何進一步擴大海貿的時候,嘿,朝廷上下都變得關心了起來。
比如說,市舶司只有三處,是不是要增設?
西洋諸國除了要絲綢、瓷器,他們還要不要別的?大明物產豐富,什么好東西沒有?
便僅是絲綢這一樣,桑田是不是可以多置、生絲是不是可以多產?
再延伸開來,借用原先商人在邊疆進行商屯的例子,咱可不可以到南洋找塊地,置桑田,養蠶繅絲,然后省去運費,直接賣給他們?
那么問題來了,那塊地怎么來?是租是買還是……?
“……織機是不是可以改良?”
朱厚照在大殿之上,朗聲問出這個問題。
“織機改良?”
“如何改良?”
……
下面交頭接耳討論的聲音一直不停。
“朕也只是提個方向,比如說原先的織機一天織絲五百匹,經過改良以后能不能織六百匹?具體的數朕不知道,只是這么一說。除了絲綢,其他的也可以依此類推。”
“再有,商船能否造得大一點兒?或者有沒有船匠能改良風帆?使得行進速度快一點兒?這樣運輸的成本降下來,也是一個辦法。”
畢竟在海上漂一個月和兩個月,那成本是完全不一樣的。
皇帝的提法很有啟發,
是的呀,做生意嘛,還有很多辦法。
比如說能不能再把絲綢賣得貴一點?差的絲綢咱不說,上等的絲綢那就是要提價。
總之這下梅可甲有得煩了,很多人明年過得瀟不瀟灑就得看他,估摸著少不了人給他提建議。
“陛下,公司內部也是有這樣的賞罰之道的,臣已經下了內部懸賞令,八百料、一千料的大船,只要造得出來,臣不會吝嗇、相信陛下也不會舍不得一些獎金。至于織機……先前倒是忽略了,下去以后,也一并提醒工匠好了。”
“梅總理,這可不能瞎忽略,正德三年是復套之年,沒了海貿的銀子,陛下的國策怎么推行?”
朱厚照哭笑不得,
喔,這個時候開始拿這個理由催著梅可甲好好干活了。
梅可甲也不忸怩,當庭就說:“臣請朝廷撥銀添船、籌建水師!臣一介商人出身,在陸上行商,偶爾也會碰到山匪劫貨。海上……一樣有盜匪,這些人恃兇行惡,咱們以后既然要造更大的船,那便損失不起,一艘船百萬兩的貨物,萬一被劫了,臣萬死難贖其罪。”
朱厚照顯得輕松,“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好些人支支吾吾的,主要是他們中先前反對過。這話總不能立馬就反著說吧?人也總是要點臉。
不過這也不急。
等了一會兒,就開始有官員出來表示:“大明是天朝上國,上國國威豈容旁人侵犯?”
“臣附議,那些貨物若是被搶,朝廷尚能承受,可千千萬萬的百姓,辛苦繅的絲卻看不到回頭錢,那該如何是好?”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