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心思(2/3)
張敷華之前稟報說江西、四川有災民,他被皇帝派去了南直隸借糧,借了半天一個一顆糧食沒有,只知道向京城上疏,向皇帝要錢。
南直隸應天巡撫丁祖萍也來了一疏,說手中無糧可借,那意思皇帝你就漏一點兒吧。
而且戰爭的影響逐漸顯現,京師的糧價有緩慢而明顯的上漲,其他地方還不知道怎么樣呢。
這樣的情況,朱厚照怎么能高興?
皇帝一不高興,一幫重臣也別想著下朝回去休息了,全部給召到了乾清宮。
他不高興的理由,倒不是又要花錢,而是有一種感覺,就是下面的人不干活、不想動腦筋,就知道跟他張嘴,有困難就上交,到底有幾個真的想著為他分憂解難?碰上這種事又有哪個領導會開心?….
所以他有一種自己天天累死累活的,結果下面的人還跟著扯后腿的感覺。
南直隸沒有三司,只有兩個巡撫,分別是應天巡撫和鳳陽巡撫,應天巡撫駐南京(萬歷后常駐蘇州),鳳陽巡撫駐淮安。鳳陽巡撫且不去說他,應天巡撫所管理的是全國最富庶、也是賦稅最重的地區。
像蘇州府、松江府,有明一代賦稅一直很重。
現在應天巡撫一道奏疏就說無糧可借,你特么的當我皇帝是傻子啊?
所以一到乾清宮,朱厚照直接發問:「這個應天巡撫丁祖萍是什么人?」
吏部尚書王鏊回話,「丁祖萍是成化五年己丑科二甲進士,歷任刑部主事、山西道御史、山東左參政等職,弘治十六年,由廣西右布政使調任應天巡撫。」
應天巡撫是正二品大員。
聽著履歷像是不錯,但朱厚照不看表面看結果,你再牛逼不想著給皇帝解決問題,要你何用?
「多大歲數了?」
多大歲數……
王鏊一時沒記住。
倒是韓文回話,「臣與其有過一面之緣,今年六十有八了。」
朱厚照心想都六十八的人了,還能指望他做出多大貢獻?而且一般人說話都會稍待替人家在君前講兩句好話,但韓文什么都沒說,這其實就是不好的話。
「革了他的職,讓他回原籍養老!」皇帝講話擲地有聲,「內閣馬上擬旨。」
劉健和皇帝還有一本賬沒算呢。這時候也不想為了一個丁祖萍多說什么。
「遵旨。」
這樣的發火,搞得乾清宮的氣氛很嚴肅。
「調四川布政使何鑒任應天巡撫。朕記得王恕任吏部尚書時曾經考核何鑒政績第一,南直隸是朝廷賦稅重地,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去巡撫應天的。」
這話說的倒是重了。
謝遷想解一解這氣氛,就說道:「何世光(何鑒字)倒是合適,此人少時就有大志,曾說‘出而不忠于君,入而不孝于親,豈不慚負天地羞七尺之軀哉,。」
朱厚照不知道這些故事,但聽起來還像個男人說話。
當然,他這個皇帝不在乎這些人說什么,重要的是做什么。何鑒在四川布政使當得還不錯,通水渠、興教化,耐心引民農桑,算是個良心官員,因為有了這些才讓他到江南去。
「另外,下旨申斥張敷華,江西遭災,朕命他去南直隸借糧,即便南直隸缺糧,但他一個都察院的左都御史,朝廷九卿之一,到地方開個口,多的不說,三五萬石的糧食先借來救救急總歸是做得到的吧?結果呢,他一顆糧食都沒有借到。這說明什么?要么他陽奉陰違沒有認真想辦法,只知道向朕開口;要么就是他能力有問題,一點兒辦事的能力都沒有!不管是哪一條,朕都要尋他的麻煩!」
上一輩子朱厚照見過太多了。對于下屬來說,領導交代的事,你就算完不成,但你要有點兒動靜,哪怕就是裝,也要裝出來你努力過了。….
像張敷華這個事兒,他至少應該借一點,然后向上報告說這事兒有困難:1、2、3點,我實在借不來糧了,請圣上恕罪。
這叫做事。
一顆糧食都沒有,就說皇上你撥錢吧。這叫什么?這就像是后世單位里,領導安排一點工作馬上就張嘴說‘我不會,的那種老油條。
那我留你干嘛?
「怎么都不說話?是不是覺得朕有些強人所難?」朱厚照哼哼的冷笑一聲,「不要以為朕不知道,京里的九卿下去,就是賄賂他的銀子都買得起萬石的糧食!結果借來給朝廷賑災卻一顆也借不來!朕早就說過,哪怕五分想著朝廷的官員,朕都會用之。偏偏有一些十分想著自己,連半分都不為朝廷分憂的官員,朕留之何用?!」
皇帝指了指邊上的豐熙,「你就將朕的話原封不動的寫上去,叫張敷華去看!朕就不信了,左都御史的面子借不來一點糧食!嚴旨明令,叫他必須完成!朝廷的哪樣工作沒有難度?動不動就說干不了,那朕的圣旨豈不是如同兒戲?」
皇帝這樣發火,重臣都不太敢說話。倒是張敷華,老頭兒估計又該睡不著覺了。
「都下去吧。」皇帝見他們這樣也煩,就讓他們先走。
但他自己在乾清宮里待了一會兒,還是下了一道旨意,「宣毛語文進宮。」
===
忘記說了,這本書還差一點就500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