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化危為機(1/2)
和大臣們斗了幾次之后,雖然朱厚照都憑著自己的能耐贏了,但卻不是長久之計。
為何?
儒生是有一套理論支撐的,這幫人是帶著信仰,前赴后繼,其中大多數是怕死的,但也有那些便是向死而生的人。
他不可能次次都是這樣爭吵、辯論。那奉天殿往后都要變成菜市場了。
因此在安向伯的這份奏疏之前,他已經開始有所準備,忽悠楊慎……也算是其中的一點內容。不管怎么說小孩子的思想還是更容易引導一些。
至他登基之時,至少要改出這種滿朝大臣都要和他作對的局面。
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只不過在蕭敬領著他去乾清宮的路上,
安向伯的這份奏疏,在他的意料之外,就算是他,也不能把所有的情況都考慮在內。和珅說的好:這么大的國家,他哪天兒不得出點兒事???
在朱厚照的心中,國家有許多事都要需要長時間的謀劃和準備,當太子的這些年正好可以做這些事。
弘治對他的寵愛、他作為唯一皇子的身份,這都是很重要的客觀條件。
但如果有人要阻止他,讓他老老實實回去讀上幾年圣賢書,這,便不好了。萬一真給洗腦了,那更完蛋。
朱厚照在乾清宮外準備進去時,轉身望了一眼這紫禁城,天色將晚,天空上的紅霞低得仿佛都可以夠到。
他曾在二十一世紀看過同樣的景色,但一切早已不一樣了。
宮禁,宮禁,禁住的又何嘗不是他們這些姓朱的呢。
入了暖閣之后,弘治皇帝也不需他行禮,直接便說:「蕭敬是否已經與你說了?」
「是。兒臣已經知道了?!怪旌裾湛戳搜坼\色奏疏上的票擬,眉目微閃,這事兒要么是有人在背后謀劃,要么是內閣默許。
總得來說就是他與部分大臣的矛盾開始激化。
這一點,他是有心理準備的,因為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和這些人不一樣。
只不過,在弘治十一年,就有給事中上疏,確實早了些。
原本他以為,好賴自己也是太子,上邊兒還有個全力支持自己的皇帝,皇帝就生了這么一個,你們再不滿意,那也沒有其他的選擇了,而且怎么說也得忍上一會兒吧。
沒想到,真的動刀子殺人,立馬就有人跳出來反對。
皇權的威信竟降到了這樣的程度。
「朕已經將此疏留中?!够实刍瘟嘶芜@本東西,隨手扔在一旁。
「謝父皇。這事兒說來父皇也料之在前了。」
皇帝早就說過,會有人反對太子。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弘治說不定比太子本人更加急切的要增強東宮的力量。
「料之在前有什么用。」弘治皇帝嘆了嘆氣,「他們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照兒近來,總歸是需安分點兒,不要再叫這些人抓住什么?!埂?
朱厚照嘆氣,
弘治始終是軟弱,
但是軟弱下去哪里是個盡頭呢?是不是一直得到完全照他們所言的程度?
說起來,那樣倒是可以換一個后世的仁君之名,但朱厚照是現代人,他才不管那些,活著的時候不暢快,難道等死了和閻王爺暢快去嗎。
而且,軟了一次,下一次想要再硬回去,那難度只會比現在還要大。
再者說了,
他當的是太子,這群人才是大臣。
不是小偷與警察的關系,怎么當著當著還要安分、躲著他們?
那
特么不成了跪著要飯的了嗎?
「父皇,想要兒臣躲到哪一天呢?哪一天他們會放棄上這樣的疏?又或者說……兒臣躲一躲,他們便會罷休嗎?」
不是剛剛才說出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皇帝一愣,他倒沒想到太子會問出這樣的話,聽起來似乎還是不想讓。
「你有辦法?」
「父皇想想看,為什么兒臣與吳先生幾次爭執沒有人上這樣的疏?說起來出宮那次是兒臣強詞奪理、詭辯了一番,但這一次,兒臣與臣子們相爭,所為的就是窮苦的百姓,哪里有半分是為自己?可為何這個時候有這樣的疏上來?」
弘治皇帝皺起了眉頭,
這些事不是他這個腦袋瓜子能想得通的。
「照兒以為,是什么緣由?」
「便是因為兒臣殺了人、動了財,臣子們擔心有一天刀會落在他們的頭上。」朱厚照話里帶著幾分誘導,「兒臣也多謝父皇,就生了兒臣這么一個兒子,不然,還不知會如何呢?!?
這句話皇帝聽懂了。
「他們敢!」弘治霍然一下站了起來,他雖然脾氣好,但也有逆鱗,那就是太子,「朕是念他們也算忠君為國的臣子,才不予計較??刹皇侨嗡麄兒鷣淼?!否則,我大明朝還不翻了天?不過……」
「父皇是想說,他們究竟是不是因著兒臣說的原因才這樣上疏?」
皇帝心說,你怎么和朕肚子里的蛔蟲似的。
「不錯,朕以為,他們倒也不敢如此明目張膽,否則豈不是嘴臉丑惡?」
嘿嘿,
有句話說的好,
只有背叛階級的個人,沒有背叛階級的階級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